池阳街道

池阳街道
汉语拼音Chiyang Jiedao
旧称池州镇
概览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贵池区
行政区类型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代码34 17 02 001
村级区划单位数4
- 社区4
- 行政村0
建置时间1992年2月[1]
毗邻秋浦街道

清风街道

杏花村街道
地理、人口、经济
坐标30°39′14″N 117°28′49″E
总面积3.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19年) 3.92万人
其他
邮政编码341700
电话区号+86 
时区UTC+8北京时间
網站:池阳街道先锋网

池阳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2]

建置沿革

池阳街道办事处位于贵池市区北部,北濒长江,南连秋浦街道,东抵清溪河故道,西临白洋、秋浦河。

池阳,唐时称池州。自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置池州时,池阳即为池州州治和秋浦县治所在地。因其滨江而踞,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明清时期属城厢,民国34年(1945年)始建池阳镇。1949年4月贵池解放后建立池州镇人民 政府,1958年改为池州公社,1965年恢复池州镇,1968年复并为池州公社,直至1972年再次恢复池州镇建制。1988年贵池撤县立市时,池州镇建制未变。1992年2月全市撤区并乡时,将池州镇一分为二,成立池阳街道办事处。 1993年,池阳街道辖区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机关驻地位于贵池市秋浦西路13号,即池州镇人民政府旧址。至2002年,街道辖19个居委会:古舜、团结、清风、秋江、百牙、城北、城南、池口、九华、孝肃、杏村、百荷园、翠百、府学、兴济桥、楼山、秀山、东湖路、毓秀门。共有239个居民小组,27279户,87380人。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277人。中共池州地委、池州地区行政公署、中共贵池市委、贵池市人民政府党政机关均坐落于此,是池州地区和贵池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池阳境内地势西北稍高,东南低平,一面连山,三面环水。十里岗山由西北向东弯曲延伸,形成带状岗丘,连绵起伏,依次有西部的三台山、钵顶山,北部的张家山、青峰岭、周家山、百牙山等,三台山最高海拔50米,青峰岭斜坡3%坡度,且具有丰富的优质粘土。 六、七十年代,由于东南湖围垦灭螺工程,在杏花村实施切岗,使清溪河改道与秋浦河汇合,由池口入江,池阳遂成西北江河环绕,东南湖圩相连。。池口沿秋浦河地势低洼,在防洪墙未建成之前,由于每年5~8月降水集中,长江水位上涨,池口易积水难外排,居民饱受洪涝之害。东南部地势平坦,古称平天湖,现为东南湖,有大面积的耕地和水面,主要种植粮食、蔬菜,兼养鱼类、珍珠等。 池阳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近年来,气候呈变暖趋势,夏季最高气温均达到35℃以上,冬季最低气温不过零度。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常有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经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 池阳文化遗产丰富,风景名胜甚多。陶渊明、李白、杜牧、苏轼、梅尧臣、包拯、陆游、岳飞、刘大樾等声名显赫、彪炳青史的文臣武将、学者骚人,都曾漫游池阳大地并且留下大量的文化珍品。境内主要有历来盛称“天下第一诗村”的杏花村、包拯任池州知州时(宋圣和元年)凿修的包公井、经历460余年风雨保存完好的六边七级楼阁式百牙塔、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3年)的兴济桥等名胜古迹。素有“古池阳十景”之称的百牙荷风、南湖烟柳、贵口归帆等景点,经过开发整理已建成现代化公园、港口,重放异彩。

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底,池阳街道建成面积为17.5平方公里,比立市之初的1988年扩大11.5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12倍。 1984年开始,池州港已办理江海联运业务,开通了至厦门的货运航线。318国道,321省道贯穿境内,贵池汽车站每天有100多次班车发往铜陵、芜湖、黄山、杭州、上海、景德镇、安庆、合肥及其他各地。池阳街道东西北三面为工业区,党政军机关和主要商场多居城中。 “九五”期间,全街道基础设施总投资为400多万元,有15条街巷和73个小区被修复整治为水泥路,并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有8座旱厕改建成水冲式厕所,基础设施得到改进和完善。

文化教育卫生

1999年,街道辖区内有中学4所(均为完全中学),小学5所,幼儿园2所,省、地驻市大学专科学校1所,中等专科学校9所,在校师生近4万人。

参考资料

  1. . 行政区划网.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