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

池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员之一。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南岸,南与江西省接壤,面积8,399平方公里,总人口143.6万。

池州市
地级市

池州市区东北的百牙塔
简称
别称
旧称贵池
名称起源四面环水的城池
所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341700
下级行政区{{{divisions}}}
设市时间2000年6月25日
撤销时间{{{dissolved_date}}}
政府驻地贵池区
主要领导人
- 市委书记 方正
- 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庆丰
- 市长 操永灿
- 政协主席 张夏林
城市政治
- 城市精神 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开明开放,务实创新
位置30°39′22″N 117°29′20″E
中心坐标
面积
总面积 8,399 km²(全省第10位,占全安徽省5.99%)
- 市区 2,539 km²
海拔
- 最高 十王峰,1,342 m
地理跨度
气候 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均温 16.7 
年降水 1,400-1,700 mm
人口(2019) 148.5万人(全省第15位,佔全安徽省2.34%)
- 市区(2015) 61.5万人
城镇(2015) 73.39万人
密度 171/km²
官方语言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吴语宣州片石陵小片赣语怀嶽片
GDP(2019) ¥831.17亿(全省第15位,佔全安徽省2.42%)
120.02亿 美元汇率
人均 ¥5,6412(全省第7位
8,217 美元(汇率)
HDI {{{HDI}}}
主要民族{{{Nationalities}}}
邮政编码247100
电话区号566
时区{{{time_zone}}}
市树樟树
市花杏花
市歌{{{song}}}
特有动物{{{animal_name}}}
车辆号牌皖R
ISO 3166-2{{{ISO3166}}}
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chizhou.gov.cn/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安徽统计年鉴-2016》
池州市
汉语
繁体字
简化字
字面意思四面环水的城池

历史文化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迄今有近1400年的历史;至贞观元年(627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五代吴置贵池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浙行中书省。清朝,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1965年5月设立池州专区,文革期间更名为池州地区。

1980年1月撤销池州地区,辖县分归安庆、徽州、宣城三地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

2000年6月撤池州地区建地级池州市。原县级贵池市改设贵池区

晚唐杜牧、北宋包拯等历史名人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李白、苏轼等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驻足寻芳,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为池州赢得了“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始于母系社会的池州傩戏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迄今已发现矿种: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300多处。主要矿种: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林业资源

池州市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9.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6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5.2万亩,中德合作皖南生态扶贫项目造林3.2万亩。新建国省道线路绿化237公里,林带112公里,农田林网4万亩,城镇绿化8481亩,村庄绿化13278亩,封山育林84.1万亩,实现了全市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

截止200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681.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2163万立方米,竹林42万亩,蓄积量10942万株,森林覆盖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万亩,经济林9.3万亩,薪炭林1.7万亩,防护林193.3万亩,特种用途林31.5万亩。杉类面积143万亩,蓄积704万立方米;松类面积143万亩,蓄积591万立方米;阔叶类面积343万亩,蓄积830万立方米。全市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160万亩,并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牯牛降、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贵池老山和十八索),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11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8%,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至天台山省级森林公园2处,面积5万亩。

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仅“橡胶园”、“改良草地”、“盐田”、“铁路”、“冰川永久积雪”、“盐碱地”等六个二级地类没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675740.00公顷,建设用地45231.00公顷,未利用地118202.00公顷。

动植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全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种子植物有杉科、松科、柏科、杨柳科、胡桃科、桦木科、壳斗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漆树科、楝科、茜草科、木犀科、蔷薇科、冬青科、豆科、毛茛科、山茱萸科、虎耳草科、柿树科、大戟科、蝶形花科、忍冬科、山矾科等千余种。山区丘陵,竹类资源广泛分布,主要有毛竹、桂竹等十余种,其中毛竹资源最多,且大片成林。重点保护树种有连香树、红豆杉,永瓣藤、香果树、金钱松、黄山木兰、香榧、银鹊树、猬实、青钱柳等。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全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全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全省的77%。

水利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km,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公里,河长149km。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3.7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4326 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另外,长江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9317亿立方米,枯水年也达到7064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用水保障。

政治

现任领导

池州市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池州市委员会
书记

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池州市人民政府

市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池州市委员会
主席
姓名 王宏(女)[1] 金庆丰[2] 雍成瀚[3] 张夏林[4]
民族 汉族汉族汉族汉族
籍贯 安徽省当涂县安徽省无为县安徽省含山县安徽省无为县
出生日期 1970年5月(50歲)1963年11月(57歲)1964年12月(56歲)1961年3月(59歲)
就任日期 2017年3月2018年1月2016年1月2016年1月

历任领导

市委书记
市长
  • 沈卫国(2001年1月-2003年2月)
  • 谢德新(2003年4月-2006年2月)
  • 方西屏(2006年2月-2011年4月)
  • 赵馨群(2011年4月-2015年8月)
  • 雍成瀚(2015年8月-2019年10月)
  • 操永灿(2019年11月— )

行政区划

池州市现辖1个市辖区、3个

此外,池州市还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池州市经济开发区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池州市火车站站前区)、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5]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註 1][6]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7]
(2018年末)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划[8]
街道
办事处
341700池州市 8,364.81[註 3]1,485,000贵池区24710011378
341702贵池区 2,504.97636,000池阳街道247100119
341721东至县 3,250.01492,000尧渡镇247200123
341722石台县 1,413.83100,000仁里镇24510062
341723青阳县 1,196.00257,000蓉城镇242800103
注:青阳县数字包含九华山风景区所辖九华镇及九华乡。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1402518人[9],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3049人,增长0.94%,年平均增长0.09%。其中,男性人口706180人,占50.35%;女性人口696338人,占49.6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41。0-14岁人口228951人,占16.32%;15-64岁人口1032955人,占73.65%;65岁及以上人口140612人,占10.03%。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22834人,占44.4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79684人,占55.59%。

气候

池州市 (1981–2010)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7.5
(45.5)
10.0
(50)
14.6
(58.3)
21.2
(70.2)
26.6
(79.9)
29.4
(84.9)
32.9
(91.2)
32.1
(89.8)
27.8
(82)
22.6
(72.7)
16.5
(61.7)
10.4
(50.7)
20.97
(69.74)
平均低温℃(℉) 0.9
(33.6)
3.0
(37.4)
6.8
(44.2)
12.7
(54.9)
18.0
(64.4)
21.9
(71.4)
25.4
(77.7)
24.8
(76.6)
20.5
(68.9)
14.6
(58.3)
8.2
(46.8)
2.6
(36.7)
13.28
(55.91)
平均降水㎜(英寸) 67.8
(2.669)
79.2
(3.118)
131.8
(5.189)
158.5
(6.24)
165.6
(6.52)
259.1
(10.201)
200.3
(7.886)
135.3
(5.327)
86.9
(3.421)
79.4
(3.126)
74.5
(2.933)
43.1
(1.697)
1,481.5
(58.327)
来源: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MA[10]

经济

  •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1515元,比上年增加1508元。
  • 三大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7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3.3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5:38.1:4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47.6%和38.4%,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2.2、7.2、5.8个百分点。
  • 工业生产增长稳定:全部工业增加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4户,规上工业总数达236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05亿元,增长25.2%。
  •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85亿元,增长53.6%。
  • 对外贸易低迷不振:全市进出口共完成663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
  •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5万人次,同比增长91.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63万人次,同比增长69%;实现旅游总收入58.16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拥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安徽省农家乐示范户5个,各类星级宾馆27家,旅行社51家,导游884人。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9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7个,2A级景区10个。

交通

  • 水运: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口岸,岸线长24.5公里,现有泊位17个,常年可停靠3000-5000吨级船舶,外贸出口运量连续5年居安徽省沿江五大港口之首。目前,池州港正在扩建新港区,并申报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 公路: 318国道 206国道、沪渝高速、济广高速均穿越池州,已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此外,规划中的池州长江大桥也已批准立项。
  • 铁路:铜陵-池州-九江段铁路已开通。宁安客运专线全长250公里,投资估算257亿元,由铁道部、安徽省和江苏省共同出资建设,建设工期4年零6个月。其线路始于南京南站,向西经板桥、江宁区进入马鞍山市,再经当涂县进入芜湖,由芜湖枢纽引出,沿长江南岸经过铜陵市、池州市,跨长江后止于安庆市。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京南、新江宁、新马鞍山、新当涂、芜湖、新芜湖南、新繁昌、铜陵东、九华山、池州和安庆,2015年12月6日开通,预留新钟鸣、晏塘两个车站。
  • 航空:池州九华山机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E117°41′12″、N30°44′25″),机场磁航向(即飞机跑道方向)为130°~310°,距池州市区、铜陵市区、九华山风景区柯村基地均约为20公里,北距长江约3公里。池州九华山机场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9亿元,占地3200亩,飞行区规划等级为4C,建成后可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航线。现已通航。池州周边分别有合肥、安庆、黄山、南京民航机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池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 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不仅自然景色秀美,而且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著名的佛教胜地。
  • 境内拥有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木参天、千沟万壑、山水相映,素有“第二黄山”之称。
  • 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沿湖烟树迷蒙,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

能源

池州将建设装机容量为4X100万千瓦的吉阳核电站,由中核集团控股,联合安徽皖能公司参股投资。

注释

  1.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2. 常住人口为2019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3. 池州市及贵池区已扣除铜陵市飞地面积。

参考文献

  1.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2. . 中国经济网.
  3.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3).
  4. . 中国经济网.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6. . 池州市国土资源局. [2018-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3).
  7. . 安徽省统计局网.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9. 池州市统计局. .
  10. .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http://www.nmc.cn/publish/forecast/AAH/chizhou.html. [2020-12-06].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