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规则

洪德规则英語:,又译洪特规则漢德规则杭顿规则罕德定則)是原子物理学中对L-S耦合电子组态的能级顺序的一个规则,于192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洪德提出。(中学课本出现的洪德规则请参见洪德最大多重度规则

洪德规则指出:

  1. 对于一个给定的电子组态形成的一组原子态,自旋多重度最大的能量最低。其中总自旋量子数,因此也可以表达为总自旋量子数最大的能量最低。
  2. 总自旋量子数相同时,总角量子数最大的能量最低。

1927年洪德又提出了附加规则:

  • 在一个光谱项的光谱支项中,如果电子数不足或等于满壳层电子数的一半,总量子数(又称内量子数) ) 最小的光谱支项能量最低,称为正常次序。
  • 如果电子数超过满壳层电子数的一半,总角量子数最大的光谱支项能量最低,称为倒转次序。例如原子P能级的三重态即为倒转顺序[1]

洪德规则只能够用来确定能量「最低」的光谱项和光谱支项,不能将洪特规则推广到原子能级进行排序(即不能将“最”字替换成“較”字)。

参考文献

  1. 褚圣麟.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54页. ISBN 978-7-04-00131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