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圻号巡洋舰

海圻号巡洋舰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购置的防护巡洋舰(又称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为阻止日军溯长江西进自沉长江江阴航道阻塞线上。1960年打捞出水后拆毁。

海圻号
1911年海圻號訪問美國紐約
概觀
艦種防护巡洋舰
擁有國 大清
 中華民國
艦級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製造廠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
下水1896年
服役1898年
結局1937年自沉于长江江阴航道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4,300噸
滿載排水量4,500噸
全長129.3米
全寬14.3米
吃水6.1米
鍋爐12座
动力兩部往復式蒸汽機,雙軸推進
功率18,000匹馬力
最高速度24節
續航距離12節/2600海浬
乘員476名
武器裝備阿姆斯特朗1893年型20.3公分炮2門
12厘米炮10門
47毫米炮12門
533毫米魚雷發射管7門
裝甲司令塔:152公厘
主砲:114公厘(前砲盾).102公厘(砲塔側面.上部)
副砲:51公厘
艦體:127公厘(艦體部).76公厘(甲板部)
彈藥庫:102公厘(最厚部分)

主要舰史

大清海圻號巡洋艦訪問紐約期間,上岸遊行的海軍水兵,當時已全數剪辮。

在甲午戰爭戰敗後,作為重建北洋艦隊的核心戰力,海圻艦與姊妹艦海天艦一同於1896年11月11日开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

1911年4月,程璧光率領巡洋艦隊屬下海圻艦,前往英國參加英皇喬治五世加冕,然後出訪美國、古巴,航程30,850海浬,途經8個國家。同盟會員李鐵夫與趙公璧、鄧家彥冒死登艦,慷慨陳辭,希望海圻艦官兵加入同盟會,策動程璧光帶領艦隊官兵回國後起義,參與反清革命。駛至新加坡途中,程璧光下令各官兵剪去辮子。10月,海圻艦途經英格蘭,傳來辛亥革命消息。程璧光及海圻艦管帶率艦上官兵支持革命,清朝海軍亦於12月決定支持革命,並推舉程為海軍總司令。1912年1月1日,海圻艦在英格蘭易幟,改用五色旗。同年5月,程璧光及海圻艦返回上海。

访问美国纽约期间,当地华人聚集第79大街与北河一带,争相雇船,想登上海圻号参观。美国人也不愿错过这个参观外国军舰的机会,海圻号的整洁以及舰上官兵的礼貌举止给美国人留下深刻印象。9月12日,程壁光在美国海军官员George F Cooper陪同下前往华盛顿。9月13日下午离开华盛顿往波士顿。并将于周四造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1]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本舰编入第一舰队。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南下,1923年北归,并编入北洋政府海軍渤海舰队。1926年被轉編东北軍海军,改属东北海防舰队,北伐战争中多次南下袭击归附国民革命军的闽系海军,并击伤“海筹”等舰。九一八事变后本舰随东北海军南遁青岛,归附中华民国海军第三舰队。

由於自轉編以來第三艦隊開支由東北軍負責,在東北易幟後第三艦隊開支只能靠身兼青島市長的沈鴻烈支應,長期下來軍艦開銷難以為續,因此官兵與第三舰队司令官沈鸿烈間隙日深,1933年6月,海圻舰率“海琛”、“肇和”南投广东,编入粤海舰队。

1935年6月15日,三舰官兵与时广东省主席陈济棠亦发生矛盾,本舰与“海琛”号叛离广东,炮擊虎門要塞突破封鎖開往香港,最後決定接受國民政府勸降開往南京;在離港北上時在福建沿海被閩系第一艦隊攔截,因戰力差距過大暂避香港。后经南京政府斡旋,两舰驶往南京,名义上复归第三舰队,实际由中华民国军政部直辖。

1937年9月25日,本舰自沉长江江阴以阻斷航道防止日本軍艦沿江西進,主副砲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後轉用於武漢江防要塞工事。

1960年,本舰舰体打捞出水,后拆毁。

同型舰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The New York Times. 1911-09-13: 3 [2010年1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