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號

海燕號(RV Petrel)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擁有一艘研究船,長度為76.45米(250.8英尺)。 該船以海鳥海燕的名字命名。2016年,保羅·艾倫向Subsea 7公司購買這艘近海服務船。2017年,該船完成廣泛改裝,成為一艘深海研究船。 它是世界上唯一可勘探6,000公尺(19,685英尺)深度的私人船隻。海燕號可以試驗從未使用過的新型深海設備[2]

海燕號
历史
艦名
  • 海燕號
  • Seven Petrel (2013–2016)
  • Acergy Petrel (2007–2013)
  • Seaway Petrel (2003–2007)
所有者 保羅·艾倫
船籍港  马恩岛
建造者 芬坎蒂尼集團[1]
下水日 2002年12月19日
授名者 2003
完工日 2003年4月23日
獲取日2015 – 约10
標識
  • IMO識別碼: 9268629
  • MMSI碼235102789
  • Callsign: 2HDR6
技术数据
艦型 研究船
噸位 3,371 GT
全長 76.45米(250英尺10英寸)
全寬 15米(49英尺3英寸)
吃水 7.465米(24英尺5.9英寸)
速度 11.5(21.3每小時)
船員 20 marine crew and 10 project crew

探測史

探險小組於2015年1月利用章魚號(Octopus)繪製了380平方英里(980平方公里)的鐵底海峽(Ironbottom Sound)地圖,確定了29個失事地點,7個失事殘骸場以及幾個可能的飛機位置。

在探險小組所發現的29艘沉船中,其中6艘被被確認為阿斯托利亞號重巡洋艦昆西號重巡洋艦萬森納號巡洋艦北安普敦號巡洋艦亞特蘭大號巡洋艦堪培拉號重巡洋艦。有11艘殘骸初步確定是沃克號驅逐艦綾波號驅逐艦德黑文號驅逐艦夕立號驅逐艦吹雪號驅逐艦拉菲號驅逐艦蒙森號驅逐艦巴頓號驅逐艦庫欣號驅逐艦里特號驅逐艦普雷斯頓號驅逐艦。其餘12個殘骸位置尚未確認,需要進一步研究[3]

武藏號

武藏號戰艦,拍攝於1944年

經過幾年的搜尋,探險小組於2015年3月發現日本武藏號戰艦。這一發現成為世界各地的新聞頭條[4]

胡德號

在獲得英國國防部的許可後,該小組於2015年8月從海中撈起胡德號戰鬥巡洋艦的艦鐘。胡德號戰鬥巡洋艦的船員中只有三人倖存下來,其中一個人希望收回船鐘以紀念船友。長公主於2016年5月24日揭幕,以紀念皇家海軍史上最多人喪生(1,415名)的單艘船隻下水75週年[5][6]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拍攝於1939年

探險小組於2017年8月19日發現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7]。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是歷史上最難以捉摸的沉船之一,被發現在菲律賓海5,500米(約18,000英尺)的海底。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沉船直立,船體和武器完好無損。

蘇里高水域

在發現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後,海燕號於2017年10月航行到蘇里高,參加雷伊泰灣海戰73年紀念活動[8]。2017年11月,在獲得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的認可後,海燕號對蘇里高海峽進行調查,發現了日本扶桑號戰艦山城號戰艦滿潮驅逐艦山雲驅逐艦朝雲驅逐艦的殘骸。

奧爾莫克灣

2017年12月,海燕號探索了菲律賓奧爾莫克灣,並發現華德號驅逐艦古柏號驅逐艦島風號驅逐艦和據信是兩艘夕雲型驅逐艦的殘骸。發現華德號驅逐艦殘骸是12月7日珍珠港事變76週年的中心主題[9]

列星頓號

列星頓號航空母艦,拍攝於1941年

2018年3月4日,海燕號探索珊瑚海,並於海底3,000米(9,800英尺)深處發現列星頓號航空母艦的殘骸,該船在珊瑚海戰役中沉沒。

新月號

探險小組於2019年1月在745米(2,444英尺)的海底發現日本新月號驅逐艦的殘骸。殘骸受到嚴重破壞,但桅杆仍然附著且完整[10]

神通號

2019年2月,海燕號探險小組在所羅門群島庫拉灣口附近發現日本神通號輕巡洋艦的殘骸。破損的巡洋艦位於900米(3,000英尺)的海底[11]

比叡號

2019年2月6日,探險小組宣布發現日本比叡號戰艦,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沉沒的第一艘日本戰列艦。比叡號戰艦沉沒在所羅門群島薩沃島西北900米(3,000英尺)深處海底。比叡號是探險小組發現的第四艘日本戰艦,當時武藏號已經於2015年3月被發現,而扶桑號戰艦山城號戰艦於2017年11月被發現。

大黃蜂號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拍攝於1941年

2019年2月12日,探險小組宣布在所羅門群島附近17,700英尺(5,400米)深處找到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殘骸[12]。她由於戰鬥期間甲板上發生大火,大黃蜂號一部分飛行甲板已經坍塌。大黃蜂號船尾的一部分被撕掉了,但船體大部分保持完好無損。幾架飛機散落在沉船中。

古鷹號

2019年5月4日,探險小組宣布發現日本古鷹號重巡洋艦的殘骸,位在1,400米(4,600英尺)海底深處。

鳥海號

2019年5月5日,海燕號在菲律賓海域發現日本鳥海號重巡洋艦的殘骸,位在5,173米深處。

摩耶號

2019年7月1日,探險小組宣佈在菲律賓巴拉望島海岸附近發現日本摩耶號重巡洋艦。摩耶號重巡洋艦船體基本完好,位在1,850米(6,070英尺)海底[13]

最上號

2019年9月9日,探險小組宣佈在保和海發現日本最上號重巡洋艦的殘骸。大部分情況船體完好無損,位在1,450米(4,760英尺)海底[14]

加賀號

加賀號航空母艦

2019年10月18日,海燕號在中途島環礁附近發現日本加賀號航空母艦的殘骸。加賀號位於海底5,400米(17,700英尺)深處,飛行甲板大部分消失,船體上生長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加賀號是第一艘被發現的日本航空母艦[15]

赤城號

赤城號航空母艦,拍攝於1942年

2019年10月20日,海豹行動的負責人羅伯·卡夫特(Rob Kraft)和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歷史學家弗蘭克·湯普森利用海燕號高頻聲納確定日本赤城號航空母艦的殘骸。赤城號位於夏威夷珍珠港西北1,300英里(2,100公里)處,發現深度為5,490米(18,011英尺)[16]

約翰斯頓號

2019年10月30日,探險小組宣布發現約翰斯頓號驅逐艦的殘骸,沈船的深度為6,220米(20,406英尺),據信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最深的沉船[17]

參考資料

  1. . Maritimt Magasin. 10 April 2003.
  2. Haun, Eric. . www.marinelink.com. 17 October 2017 [17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3. News, Ocean. . ONT.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4. Group, The Superyacht. . Superyacht News. [10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December 2017) (英语).
  5. . Mail Online. [1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6. . The Telegraph. [10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December 2017).
  7. Grinberg, Emanuella. . CNN. [9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4 December 2017).
  8. . www.surigaoislands.com. [9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December 2017) (英国英语).
  9. . PAUL ALLEN. [2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10. . www.facebook.com.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3) (英语).
  11. . www.facebook.com.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英语).
  12. . cbsnews.com. 12 February 2019 [12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13. . www.facebook.com. [2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1).
  14. . www.facebook.com. [2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15. . The Maritime Executive. [2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16. Beaumont, Peter. . 21 October 2019 [21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www.theguardian.com.
  17. James Rogers. . Fox News. 30 October 2019 [30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2).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海燕號相關的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