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目

海龍目學名:Thalattosauria)意為「海洋蜥蜴」,是群史前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三疊紀时期。某些海龍類可以成長到4公尺以上,發展出側向扁平的尾巴,適合生存於海中環境。海龍類的外表類似蜥蜴,但牠們的演化關係仍未確定,大部分科學家將海龍目的演化位置歸類於魚龍類主龙形下纲之間。化石分布在北半球

海龙目
化石时期:250.2–213 Ma
PreЄ
三疊紀
貧齒龍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动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目: 海龙目 Thalattosauria
Merriam, 1904
  • 布列辛格龙属 Blezingeria
  • 阿氏開普吐龍超科 Askeptosauroidea
  • 海龍超科 Thalattosauroidea
    • 凹棘龙属 Concavispina
    • 怪海龙属 Gunakadeit
    • 游龙属 Nectosaurus
    • 新铺龙属 Xinpusaurus
    • 克拉拉龙科 Claraziidae
    • 海龙科 Thalattosauridae (模式)

分類學

在1905年,John C. Merriam建立海龍目與海龍科,包含一群特化的海生爬行動物,當時只包含海龍屬。自從部分科學家將阿氏開普吐龍科歸類於海龍目之後,海龍目的分類經常更動。部分科學家將阿氏開普吐龍科、海龍科共同歸類於海龍目,並建立海龍超科(Thalattosauroidea),以包含海龍屬的近親;而部分科學家提出狹義的海龍目,並建立海龍形類(Thalattosauriformes),以包含海龍目、阿氏開普吐龍超科[1]

分類

以下分類系統是根據Mikko Haaramo的研究與網站[2],以及一份2007年的研究[3]。其中的海龍科是個並系群,該科包含克拉拉龙科的直系祖先。

  • 布列辛格龙属 Blezingeria
  • 阿氏開普吐龍超科 Askeptosauroidea
    • 阿氏開普吐龍科 Askeptosauridae
      • 安順龍属 Anshunsaurus
      • 阿氏開普吐龍属 Askeptosaurus
      • 贫齿龙属 Miodentosaurus
    • 埃登那龍科 Endennasaurida
      • 埃登那龍属 Endennasaurus
  • 海龍超科 Thalattosauroidea
    • 凹棘龙属 Concavispina
    • 怪海龙属 Gunakadeit
    • 游龙属 Nectosaurus
    • 新铺龙属 Xinpusaurus
    • 克拉拉龙科 Claraziidae
      • 克拉拉龙属 Clarazia
      • 黑舍勒龙属 Hescheleria
    • 海龍科 Thalattosauridae (並系群)
      • 钩颚龙属 Agkistrognathus
      • 滨泳龙属 Paralonectes
      • 海龍属 Thalattosaurus

系統發生學

海龍目傳統上包含阿氏開普吐龍科、海龍科…等科。2005年來數名科學家提出海龍形類(Thalattosauriformes)取代原有的海龍目,而將海龍目的範圍縮小,接近原有的海龍超科的範圍[4]。以下演化樹出自 Druckenmiller的2020研究[5]

海龍目 Thalattosauria
阿氏開普吐龍超科 Askeptosauroidea

阿氏開普吐龍屬 Askeptosaurus

埃登那龍屬 Endennasaurus

黃泥河安順龍 Anshunsaurus huangnihensis

黃果樹安順龍 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

烏沙安順龍 Anshunsaurus wushaensis

貧齒龍屬 Miodentosaurus

海龍超科 Thalattosauroidea

怪海龍屬 Gunakadeit

海龍屬 Thalattosaurus

游龍屬 Nectosaurus

克拉拉龍屬 Clarazia

黑舍勒龍屬 Hescheleria

濱泳龍屬 Paralonectes

凹棘龍屬 Concavispina

新鋪龍屬 Xinpusaurus

參考資料

  1. Rieppel, O., Liu, J., and Bucher, B. (2000). "The fist record of a thalattosaur repti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Southern China (Guizhou Province, PR Chin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3): 507-514.
  2. Haaramo, M. (2004). "Thalattosauriformes," from Mikko's Phylogeny Archive. Accessed 4-OCT-2007. . [2007-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1).
  3. Cheng, Y., Wu, X., Li, C., and Tamaki, S. (2007). "A new thalattosaurian (Reptilia: Diapsida)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f Guizhou, China."
  4. Müller, J., Renesto, S., and Evans, S.E. (2005). "The marine diapsid reptile Endennasaurus (Reptilia: Thalattosauriformes)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Italy." Palaeont, 48: 15-30.
  5. Druckenmiller, Patrick S.; Kelley, Neil P.; Metz, Eric T.; Baichtal, James (4 February 2020). "An articulated Late Triassic (Norian) thalattosauroid from Alaska and ecomorphology and extinction of Thalattosauria"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