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田正成

清田 正成(?-?),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四郎、政太郎,又名岡村又兵衛。大友、立花家臣。父為清田鑑信、兄為清田鎮忠、妹為立花統春之妻。有子太郎內記重安、三郎權兵衛重次,養子次郎治部允大膳亮正登。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重譽的立花客將

正成的家族清田氏是自先祖便有跟隨足利尊氏將軍作戰而獲得讚賞及重寶的名譽之家族,並且從屬於大友氏也於筑前、豐後各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到了其祖父清田鑑綱之時,鑑綱娶了大友家三老之一立花道雪的姊姊,與所生之子鑑信共同作為大友家的重臣立下不少戰功。

清田家一直到島津家於耳川之戰擊敗大友家並開始進攻北九州時,仍然支持著大友家。大友家當主大友宗麟此時請求豐臣秀吉出兵九州,正成之兄鎮忠為保家名,令其子清田鎮隅帶著清田家祖傳家寶接近秀吉的重臣黑田孝高,但卻於跟隨黑田孝高討伐豐前的反亂勢力長野氏時戰死,五項家寶中只殘餘從足利將軍家至大友家所給予清田家的戰功感狀。

同時,正成位在大友豐後南方邊境的朝日岳城,面對島津大軍的攻擊頑強抵抗成功守住了城池,因此在經過九州征伐後地位升至侍大將,並且其兄鎮忠隱居,而將清田家祖傳剩餘的家寶感狀讓給正成繼承。

文祿元年(1592年)正成隨大友家參加了豐臣秀吉發起的侵略朝鮮計劃,和黑田長政共同為第三隊攻略慶尚道。不久明朝軍隊來援朝鮮,並於平壤大敗日軍第一隊小西行長,當時大友軍駐軍在平壤城南方的鳳山,當主大友義統聽聞平壤的明軍大砲砲聲連連,烈焰沖天而嚇的不顧小西軍的救援要請逕自逃走,大友家因此舉動而被大怒的秀吉沒收領地,正成這時也成為浪人。

不久正成入仕於朝鮮戰事中不同於大友家而武名更盛的大友舊臣立花家,當主立花宗茂「大友家御客分」招待了正成,正成也因此在第二次朝鮮侵略時成為立花家的一員。

朝鮮戰役結束後於關原之戰期間,正成被選拔成為主君立花宗茂的精銳母衣武者11騎的其中一人。 此時立花家為了報答秀吉之恩而響應石田三成之邀加入西軍,並接受毛利輝元的命令和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等約1萬5千兵力攻打中途叛變的京極高次,高次以居城大津城領3千士兵抵抗,元康雖然為總大將但是攻城進度緩慢,並且遭到京極家派遣的忍者偷襲陣營。

立花軍到達大津城之際,正成騎馬進行敵情偵查之任務,偶然遭遇敵方的母衣武者,雙方遂互報名號進行騎馬單挑,正成手持3尺1寸的名刀・延壽,騎馬衝鋒將敵將從頭頂砍至胸膛取得首級悠然歸陣,獲得1番首的戰功並因此奮戰之姿而被取異名為「兜割者清田」事後立花宗茂特賞感狀,並且於感狀上寫上正成異名,名刀延壽也因而改名為兜割並留傳給了子孫。

之後西軍於關原本戰戰敗,立花家也遭到改易,然而當主立花宗茂在之後受到德川秀忠的欣賞而回復大名於奧州棚倉;這時正成仍留居柳川,一日,住屋突然發生火災,不幸將清田家代代相傳的足利將軍下賜的感狀以及正成自身於大津城奮戰所得的感狀給燒毀了,頓失家傳寶物的感狀使得正成悲憤落淚並大叫:『還我感狀阿!』然而足利將軍所賜的感狀是不可能在徳川江戶幕府之世再頒領了,因此正成以書信將希望寄託位於奧州的舊主宗茂,期盼至少能重頒「兜割者清田」[1]的感狀來保存證明清田家的榮譽。[2]

宗茂了解事情後不久,於柳川燒毀的清田屋敷中,清田正成手持感狀喜極而泣再次大叫:『我的感狀阿!這是我清田家的感狀阿!!』

立花宗茂在幫正成了了心願之後,不久也實現自己和家臣回歸筑後柳川大名的願望,清田正成也因此再次回仕立花家。


正成雖有兩名兒子,但繼承其俸祿的是立花家老十時惟與(十時連貞的長男,過繼給由布惟次)的3男・治部允大膳亮正登。 正登做為正成的養子繼承了「又兵衛正成」的名號為二代目,領有2500百石,受到宗茂的繼承人立花忠茂的厚遇,於島原之亂鎮壓叛亂時立下功績,並先後經歷柳川藩大目付、武者奉行、總政所等等必須是智勇雙全過人才能擔任的特權重職。此外正登自幼學習書法,其書道被評為“有如無人可敵之勇將以單槍匹馬之氣慨對陣三軍”因此也被認為是書法能家。

資料來源

脚注

  1. 關原軍記大成
  2. 關原軍記大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