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紅十字會

澳門紅十字會,全稱: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葡萄牙語:英語:),於1920年在澳門成立,1922年成為葡萄牙紅十字會的分會之一,名為葡萄牙紅十字會。直至1987年,才正式採用『澳門紅十字會(葡萄牙紅十字會分會)』的名稱。1999年12月20日,隨著澳門回歸中國,澳門紅十字會脫離葡萄牙紅十字會而正式成為中國紅十字會分會,命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標誌
中央委員會主席 黃如楷
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曹國希、鄭秀明
部門資訊
部門性質 公共機構、人道援助
成立年份 1920年
總部  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255至263號中土大廈三樓 Cidade Coimbra China Civil Plaza 3° A]]
MACAU RED CROSS
起源葡萄牙紅十字會
服務地區
 澳門
產品人道救援、急救、社區關懷、青少年發展、民防
網站redcross.org.mo

歷史

  • 1920年 在澳門設立紅十字會
  • 1922年 命名為葡萄牙紅十字會
  • 1987年 易名為澳門紅十字會(葡萄牙紅十字會分會)
  • 早期澳門紅十字會的辦公設施十分簡陋,甚至沒有一個正式的辦公室。後期曾設辦事處於美利大廈,即澳門大會堂位置。
  • 1990年 蒙本澳的葡萄牙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熱心幫助,將位於西灣民國大馬路58-60號,前身是善終病院的『夕陽別墅』以低廉租金租予紅十字會,成為澳門紅十字會當時的總部。
  • 1992年 急救隊及急救學校正式成立,並以總部為行動基地(西灣行動站)及學校校址。
  • 2000年5月8日 由澳門政府批給使用的新口岸宋玉生廣場235至287號中土大廈三樓辦公地點,命名為「亨利杜南中心」,由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主持揭幕。
  • 2002年 急救學校遷入「亨利杜南中心」。
  • 2003年 位於中土大廈3樓總辦事處正式成為澳門紅十字會總部,內設:社區服務、急救隊、急救學校、賑災、等多個部門辦公室。
  • 2003年 非緊急醫療護送部門成立。
  • 2003年 為南亞海嘯舉辦籌款晚會。
  • 2008年 捐助汶川大地震。
  • 2015年 隨著發展需要,位於民國大馬路的"西灣行動站"關閉,在特區政府協助下,遷往位於黑沙環第六街,由工業大廈改建的"黑沙環行動站"繼續服務.新行動站除設車輛停泊區、清洗中心外,亦設有宿舍、廚房、會議室、辦公室等設施。
  • 2016年 西灣行動站正式關閉,結束歷史任務。同時黑沙環行動站正式開幕使用。
  • 2017年8月23日天鴿風災,紅十字會於各區設立急救站及派出救護車及人員於各區駐守,協助民防工作。同時亦吸取風災經驗,增加民防工作力量,包括增加設備、車輛、培訓等。
  • 2018年9月 超強颱風山竹襲澳,期間應民防中心指令,聯同保安部隊多個部門,協助緊急撤離沿岸居民。吸取天鴿經驗後,於天氣轉為較平靜時,立即派出救護車及人員駐守多個受災區域,提供即場的緊急救護服務。
  • 2018年 由澳門紅十字會舉辦防災運動會,籍此向居民傳播防災意識。
  • 2019年 紅十字會開展在公共場所設置AED的計劃,助力本澳構建安全城市。
  • 2020年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一步發展,本澳的抗疫工作已進入非常嚴峻的階段,澳門紅十字會非緊急醫療護送服務在本澳疫情持續發展期間,護送服務保持正常運作,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
  • 澳門紅十字會口岸體溫監測人員一直在防疫前線堅守崗位。為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在人力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派出急救隊人員駐守口岸協助防疫工作,為守護澳門加強了第一線的抗疫防線。
  • 2020年6月 郵電局發行以『澳門紅十字會一百周年』為題的新郵品,紀念澳門紅十字會履行人道博愛使命一百周年。
  • 2020年 澳門紅十字會成立100週年紀念

設施及設備

  • 總部
  • 黑沙環行動站
紅十字會黑沙環行動站

車輛

輕型救護車


救護車
救護巴士

相關法例

第547/99/M號訓令 經聽取諮詢會意見後;總督根據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第108/99/M號法令第一條第四款及第十一條b項之規定,以及《澳門組織章程》第十六條第一款b項之規定,命令: 獨一條——公布附於本法規並成為其組成部分之《澳門紅十字會章程》。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於澳門政府 命令公布 總督 韋奇立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