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议

宋英宗赵曙原是濮王赵允让之子,由于宋仁宗的皇子全部夭折,为了皇嗣得以延续,遂过继给宋仁宗为皇子。宋英宗即位后,讨论崇奉濮王的典礼。治平元年(1064年),韩琦欧阳修等奏请尊礼濮安懿王为皇考。尊礼之事引起与王珪司马光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贾黯等台谏大臣的不满,主张称濮王为皇伯。史称濮议之争。此事件导致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被贬黜,治平三年(1066年),由于宋英宗强烈意愿,迫使曹太后认可尊濮安懿王为皇考濮安懿皇。但是,赵允让都没有获得明确的皇帝尊号,随着英宗的去世,事情不了了之。

濮议,指宋英宗时代对皇帝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尊禮的讨论,其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嗣濮王

元豐七年(1084年),宋神宗進封伯父趙宗暉為嗣濮王,[1]以奉祀親祖父濮安懿王;此後,能繼承嗣濮王的人選,都是從趙允讓的後代中選擇。[2]一直到南宋中期為止,趙允讓在世的後代中最年長者,有資格獲封嗣濮王。[3]但是由於嗣濮王受封時往往已經相當衰老,很快必須重新尋找合格者;而且遴選的過程也有因官階低下而無法受封者。因此自嘉定十二年(1219年)起,有資格承襲的宗室如果過於年邁,便以授官給他的兒子代替,並找下一順位的繼承人。[3]

参考文献

  1. 宋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神宗三》:「(元豐七年二月)癸未,進封濮陽郡王宗暉為嗣濮王……」
  2.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宗室一》:「嗣濮王者,英宗本生父後也。治平三年,立濮王園廟。元豐七年,封王子宗暉為嗣濮王,世世不絕封。」
  3. 宋會要輯稿·卷002·帝系二·濮秀二王雜錄》:「(高宗紹興)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元豐中,濮王位最長宗暉襲封嗣濮王,其後並系濮王位宗室最長之人承襲。……慶元三年四月四日,……照得以次『不』字行宗室年甲次第,挨排歲數最長宗室不𥞋,年七十六歲,合該襲封……京鏜等奏曰:『此議固是,但屬近行尊而昏耄者,則閱時不久,又煩朝廷推擇。如近日安定子恭可曾識面及其薨背,便要許多恩數。臣等欲於集議內添不昏耄三字。』上曰:『年既昏耄,必無長久之理。』何淡奏:『如此則有可決擇,不專取一人。』上曰可。……嘉定十二年八月三日,臣僚言:『……宗司見其不能拜跪,與特轉一官,及一子恩澤,文武隨資,以華其老;卻於以次人內更行選襲。庶幾尚年、尊德之典並行,奉先睦族之意增重。』從之。」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