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古調

瀛洲古調》琵琶譜。崇明島古稱瀛洲,《瀛洲古調》指流傳於崇明的古曲。最早見於明朝的《文板十二曲》抄本,可能隨著逃避太平天國戰亂而流傳至崇明一帶。[1]1916年由沈肇州編成並由江蘇省教育廳出版,共45曲;1936年,沈肇州的學生徐立蓀將之編成3卷:以沈肇州口授《通論》為上卷,《音樂初津》為中卷,《瀛州古調》為下卷[2],合稱《瀛洲古調》或《梅庵琵琶譜》;1941年,曹安和劉天華所授當中12首譯成工尺譜五線譜出版,名為《文板十二曲》。[3]

曲目

共45曲,分慢板22首,快板17首,文板5首,武板1首。

  • 慢板
    1. 飛花點翠
    2. 美人思月
    3. 梅花點脂
    4. 月兒高
    5. 小銀槍
    6. 後小銀槍
    7. 蜻蜓點水
    8. 寒鵲爭梅
    9. 魚兒戲水
    10. 獅子滾綉球
    11. 雀欲回巢
    12. 纏珠簾
    13. 蘇堤春曉
    14. 三潭印月
    15. 柳弄春暉
    16. 美女春思
    17. 三仙橋
    18. 秋月穿波
    19. 嬌花映日
    20. 臨風柳翠
    21. 梅梢月
    22. 玉如意
  • 快板
    1. 訴怨
    2. 鸝鳴深樹
    3. 矮子上扶梯
    4. 脫紅袍
    5. 雙躲
    6. 扳散手
      「扳」為琵琶技法,本曲重點表現扳的演奏。
    7. 小十面
    8. 金橋勒馬
    9. 一馬雙駝
    10. 金湖龍
    11. 平沙潑浪
    12. 三通鼓
    13. 雲裏雁
    14. 平沙落雁
    15. 天鵝反掌
    16. 沙湖撩石
    17. 雙飛燕
  • 文板
    1. 思春
    2. 昭君怨
    3. 泣顏回
    4. 傍妝台
    5. 漢宮秋月
  • 武板
    1. 十面埋伏

雖然譜中每曲都可單獨演奏,但當時亦會將多首樂曲聯奏成套曲,並有多種套法:

  • 《飛花點翠》至《小銀槍》
  • 《飛花點翠》至《魚兒戲水》
  • 《蘇堤春曉》至《玉如意》
  • 《訴怨》至《小十面》
  • 《訴怨》至《沙湖撩石》
  • 《思春》至《漢宮秋月》

參考資料

  1. 徐立蓀編《瀛洲古調‧聆音散人傳》「沈氏先世芋公遷徙,遂為海門人」、「百年前有黃東陽、羅明章、蔣泰之三人者,年皆古稀,平生無他嗜好,獨於音樂一門嗜之成癖,襲古曲數十,相與賡唱不衰」、「其譜只有手抄,未經刊刻,今學校重國樂,士大夫亦間有喜古音節者,就予所得,公諸同好,庶使苗有所本」
  2. 《沈源泰家譜》沈彭年、沈斯亨編
  3. . 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84年6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