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系列飛彈

烈火系列飛彈英語:)是印度根據國防部綜合導彈發​​展計劃開展,並由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DRDO)負責所開發的一系列烈火彈道飛彈統稱,現時烈火飛彈家族的最新成員是計劃中的烈火-6洲際彈道飛彈

烈火(梵語:अग्नि,Agni)一詞源於印度教吠陀教火神阿耆尼,負責掌管祭祀之火和戰爭之火,象徵著火焰永恆不朽的奇蹟。

成員簡述

烈火-2彈道飛彈


烈火-1

主條目:烈火-1彈道飛彈

烈火-1(英語:Agni-I)是一種短、中程彈道飛彈,射程達700至1,300公里。雖然烈火-1從名字上是烈火家族第一位成員,但它實際上並不是印度最早期試驗的烈火型飛彈,而只是烈火-2的降級版本。相比於烈火-2,烈火-1更為精準和更具流動性,而且成本較之為低。

2007年10月24日,印度成功完成了可携帶核彈頭的烈火-1中程彈道飛彈的試驗[1]

烈火-2

主條目:烈火-2彈道飛彈

烈火-2(英語:Agni-II)是一種中、遠程彈道飛彈,射程可達2,000至3,000公里。

烈火-2曾經衍生出許多型號版本,包括「烈火-2 Mk2」(或稱烈火-2+)型號,是為一切烈火飛彈系列的研發基礎。

烈火-3

烈火-3(英語:Agni-III)是一種遠程彈道飛彈,射程達3,500至5,500公里,能夠攜帶重達1.5噸的核彈頭。烈火-3曾經多番改良,因此各種版本的性能差異也比較大。目前烈火-3彈道飛彈是印度的飛彈部隊中的主力。

烈火-4

主條目:烈火-4遠程彈道飛彈

烈火-4(英語:Agni-IV)是一種中、遠程彈道飛彈,射程達3,000至4,000公里,是烈火-2最新改進型,性能介乎於烈火-2至烈火-3之間。雖然烈火-4結構較為簡單,重量較之前的烈火成員輕,精準度也較之為高,是印度目前最成熟的彈導飛彈。

烈火-5

烈火-6

規格列表


名稱類型射程範圍服役時間
烈火-1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弹道导弹
中程彈道飛彈
700 – 1,300 公里[2][3][4]2002年/2004年(新款)
烈火-2遠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
远程弹道导弹
2,000 – 3,200 公里[5]1999年
烈火-3弹道导弹中程彈道飛彈
遠程彈道飛彈
3,500–5,500 公里[6]2004年/2011年(新款)
烈火-4遠程彈道飛彈中程彈道飛彈
远程弹道导弹
3,000–4,000 公里[7]2014年
烈火-5洲際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5,000–8,000 公里[8][9][10]2014年(測試中)
烈火-6洲際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8,000 – 10,000 公里[11][12][13]開發中

參考來源

  1. . 2007-10-26.
  2. . Indian Express. 25 November 2010 [19 October 2011].
  3. . Aa Me, In. 28 November 2012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1).
  4. . Bharat Rakshak – Missiles Section. Bharat Rakshak. [19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14日).
  5. . MissileThreat.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6. . Missile Threat. 19 July 2010 [2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18日).
  7. . The Hindu. 3 December 2014 [1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8. .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5 March 2011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3).
  9. . Missile Threat. 19 July 2010 [23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2月2日).
  10. T. S. Subramanian. . The Hindu (Chennai, India). 23 July 2011 [2011-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9).
  11. . IBNLive. [17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9).
  12. . Daily Pioneer. 8 October 2011 [2015-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6).
  13. .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