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經濟

烏克蘭是一個新興的自由市場經濟體。最近幾年,烏克蘭的經濟有較快的成長。2007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烏克蘭的GDP規模排名世界第33位。烏克蘭是前蘇聯的一個重要經濟組成部分。官方貨幣格里夫納(Hryvnya,UAH),從1990年代中施行以來一直採行緊釘美元之固定匯率制度。

烏克蘭經濟
通貨 烏克蘭格里夫納(UAH)
財政年度 公历年
貿易組織 CISGUAMWTO
統計
GDP排名 29
GDP 3998.66億美元購買力平價
GDP增長 6.9%(2007年)
人均GDP $8,624(2007年估計)(購買力平價
產業GDP比重 農業9.2%、工業32.6%、服務業58.2%
通脹 16.6%(2007年)
貧窮線下人口 19.5%(2004)
勞動人口 2163萬
產業勞動人口 農業25%,制造業20%,服務業55%
失業 官方:2.5%;ILO:7.0%
主要工業
貿易夥伴
出口 $466.8億(2007年推算)
主要夥伴 俄羅斯21.3%, 土耳其7.1%,義大利6.4% ,美國4.1%
入口 $453億(2007年推算)
主要夥伴 俄羅斯28.2%,德國11.7%,波蘭7.6%,中國7%,土庫曼5.7% (2006)
公共財政
公共債務 GDP12.4%
外債
收入
支出
經濟援助

概要

蘇聯解體烏克蘭對比各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發展人均GDP(PPP),黃色為烏克蘭、紅色為俄羅斯、綠色為白俄羅斯、藍色為哈薩克斯坦、黑色为阿塞拜疆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的經濟發展,因為烏克蘭的政治長期不穩定,經濟發展政策常常180度大轉彎,如2004年橙色革命和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和2014~2015年烏克蘭危機烏克蘭GDP沒有恢復到1992年蘇聯解體後的70%,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需要發展重工業,產品銷售需要和俄羅斯的市場保持聯繫,而在西部地區農產品和廉價勞動力需要依賴於歐盟的市場。烏克蘭從1992年到2014年內因人口外移從5200萬人減少至4200萬人減少了約1000萬人口,同時烏克蘭有著比較完整的軍工產業體系支撐國家經濟發展,軍火出口為世界第5位,在蘇聯解體前約有300萬人在軍工產業工作,如洲際導彈、航空母艦的燃汽輪機,衛星發射,軍用運輸機的生產到主戰坦克以及國防工業種類齊全,2014年之後這些產業因缺乏俄羅斯的市場而面臨財務危機,至2015年2月烏克蘭外匯儲備下降至61億美元。[1] 烏克蘭同時也是糧食出口大國,有前蘇聯的麵包籃子之稱為第三大黑土區之一。

1992年後烏克蘭GDP增長的情況[2][3]
GDP十億
(以格里夫那計算)
GDP十億
(以美元計價)
烏克蘭國內生產總值
 % 對比 1990年)
19920,05021,45982,3
19931,53533,86670,6
199412,03836,75554,4
199554,51637,00947,8
199681,51944,55942,9
199793,36550,15241,6
1998102,59341,88340,9
1999130,44231,58140,8
2000170,07031,26243,2
2001204,19038,00947,2
2002225,81042,39349,7
2003267,34450,13354,4
2004345,11364,88861,1
2005441,45286,18362,7
2006544,153107,75367,3
2007720,731142,71973,1
2008948,056180,11674,2
2009913,345117,22763,3
20101082,569136,41765,8
20111302,079163,42369,2
20121408,889176,23569,3
20131451,876177,83469,4
GDP增長的幅度在烏克蘭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比較
GDP的增長, % 和上一年相比. 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05-2012
歐元區1,73,23,00,4−4,42,01,4−0,6-6,7
歐洲聯盟2,13,33,20,3−4,32,11,6−0,3-8,1
俄羅斯6,47,78,15,6-7,94,54,33,4-35,8
白俄羅斯9,410,08,610,20,27,75,51,5-66,4
烏克蘭2,77,47,92,3-14,84,15,20,2-13,7


苏联解体后的1990年代,雖然繼承了蘇聯若干經濟實力,烏克蘭經濟依然出現了大幅的衰退,在2000年才實現了正增长,2000~2002年政府控制物價有成,通膨率一度從近30%下滑至0.74%。2003至2008年是烏克蘭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8%。主要原因包括農產品豐收,加上國際需求增加,之後房地產交易、銀行存貸業務開始熱絡,外債亦持續增加。但是全球金融海嘯之衝擊,國際鋼鐵價格大幅落經濟表現大幅衰退8%多家烏克蘭銀行倒閉。

之後在與俄羅斯簽署黑海艦隊租借克里米亞半島軍港,以換取進口俄羅斯天然氣之相應優惠之下,2010年經濟成長率微幅上調成長至4.3%,此後更積極參與歐盟簽暑FTA事務,然而此舉卻又於2013年引起俄國不快,調高天然氣價格造成經濟受挫。[4]由於對外國能源進口過度依賴,使其經濟表現經常受制於主要油氣生產國,2008年後烏幣直線貶值與其最高峰相比貶值近50%,烏克蘭商品售價通常已內含20%的加值稅,高進口關稅,高直接稅,以及更高的間接稅,再加上進口品在烏克蘭的供應商網路有限,使得商品總體售價居高不下。

烏克蘭目前多數人民還是以農業和礦業為較大就業主軸,境內有豐富礦產資源在蘇聯時期便是蘇聯發展軍、以重工業為中心,是其發展重工業之根本。作為全球第六大之鐵礦生產國,礦的出口約佔烏克蘭出口總額之15%;另還有近200座煤礦區2011年煤礦採量8,180萬吨。

参考文献

  1. http://big5.tsrus.cn/junshi/2014/05/20/34317.html 俄羅斯與烏克蘭:軍火市場上的「暹羅雙胞胎」
  2.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GDP, Ukraine, April 2014 МВФ: База данных, ВВП Украины, апрель 2014.(English)
  3. Украинский комитет статистики
  4. 烏克蘭與歐盟

參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