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暴科羅旺 (2020年)
熱帶風暴科羅旺(英語:,國際編號:202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62020,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Vicky)是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3個被命名的風暴。「科羅旺」(高棉語:)一名由柬埔寨提供,即白豆蔻,盛產於柬埔寨、泰國、老挝、越南、斯里蘭卡等國,而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等地亦有栽培[1][2]。
| |||||||||||||||||||
| |||||||||||||||||||
| |||||||||||||||||||
| |||||||||||||||||||
概況 | |||||||||||||||||||
形成日期 | 2020年12月18日 | ||||||||||||||||||
消散日期 | 2020年12月25日 | ||||||||||||||||||
最低氣壓 | 1000 hPa | ||||||||||||||||||
瞬間最大陣風 | 95 km/h | ||||||||||||||||||
影響 | |||||||||||||||||||
財產損失 | 361萬美元 | ||||||||||||||||||
死傷人數 | 菲律賓:8死1失蹤 | ||||||||||||||||||
影響地區 | 菲律賓、中國大陸(海南三沙)、南沙群島、馬來西亞、泰國 |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
發展過程
12月17日,一個熱帶擾動在菲律賓東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9W。
12月18日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晚間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對其發布烈風警報。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TD26。
12月19日凌晨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12月20日凌晨2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上午8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26W[註 1]。下午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23,並命名「科羅旺」[註 2]。同時,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輕度颱風。下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晚間11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12月2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台灣中央氣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下午2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晚上8時,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12月22晚間1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告。
12月25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在天氣圖上移除該系統。
影響
菲律賓
- 當地發出之最高風暴信號:二號風暴信號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於12月18日上午5時對科羅旺發出一號風暴信號。並於12月20日晚上11時對其發出二號風暴信號。截至12月21日,熱帶風暴科羅旺造成菲律賓8人死亡1人失蹤[3]。
三沙市
- 三沙市氣象台發布之最高颱風預警信號: 颱風黃色預警信號
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
註釋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為所有於其責任範圍內被該部門評定為熱帶氣旋的系統作出編號,由兩位數及一個英文字母組成。英文字母表示該熱帶氣旋形成的區域,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東海)以W表示;而兩位數字則指熱帶氣旋於當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區域內形成次序,換言之「26W」即指科羅旺是年內第26個於西北太平洋區域內形成的熱帶氣旋。此編號系統每年重新開始。
- 日本氣象廳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該區域內(包括南海、東海)的熱帶氣旋正式編號與命名工作:每當該機構把一個熱帶低氣壓升為熱帶風暴時,該機構亦會依照在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上通過的名稱表作出命名,同時給予4位數字的國際編號。前兩位為當年公元紀年最後兩位數(2020),後兩位代表科羅旺是當年被日本氣象廳第23個升為熱帶風暴的熱帶氣旋。
參見
外部連結
太平洋颱風季 |
主題頁 - 專題 - 編輯指南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熱帶風暴科羅旺 (2020年) |
- (日語)日本氣象廳首頁
- (英文)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首頁
- (简体中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首頁
- (繁體中文)臺灣中央氣象局首頁
- (繁體中文)香港天文台首頁
- (繁體中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首頁
- (英文)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惡劣天氣公告
- (泰文)泰國氣象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