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成立于1958年,是一所省属医科类大学,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中国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5年在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获得了6年有效期。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361人,共有教职工3340人。其中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是省级重点专业,医学影像学是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开设10个学院、20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学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59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为该校题写校名并授予校训。根据《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全国619所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排序,牡丹江医学院列在第250位。 该校为黑龙江省三大医科院校之一,其中整容整形科医药科学比较著名,学校现在有12个附属医院和2个直属医院,并拥有数个省重点实验室

校训

  • 立德立行,维實维新。

校风:团结勤奋、严谨务实 学风:刻苦钻研、文明向上 教风:学高身正、敬业育人 牡医精神:执着、爱校、求实、合作、创新、奉献

科系

  • 基础医学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医学影像学院
  • 公共卫生学院
  • 卫生管理学院
  • 口腔医学院
  • 护理系
  • 药学院
  • 成人与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 外语部
  • 附属第一医院(红旗医院)
  • 附属第二医院

历史沿革

1958年,牡丹江医学院创立。 1962年,牡丹江医学院改为牡丹江卫生学校。 1978年,牡丹江卫生学校更名为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 1986年,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牡丹江医学院。 1997年,学校一次性通过中国原国家教委合格评估。 2006年,学校在中国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被专家组给予了优秀的评价。 2009年,学校经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2012年,被评为中国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学校在中国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获得了6年有效期。 2018年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学科建设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 省级重点学科:基础医学、生物学、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药学、外科学

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教职工24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2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762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7人,拥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和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省领军人才梯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100多名教师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省级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依托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牡丹江市北药开发实验基地等科研平台。

省级重点实验室:抗纤维化生物治疗实验室、麻醉与Σ重病学实验室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组织损伤与修复实验室、肿瘤疾病防治实验室 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医药研究中心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肿瘤防治创新团队 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黑龙江省高校药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参加教材编写293部,其中主编教材68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40多项;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78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7项;发表学术论文12836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91篇。2009年,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学术期刊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设有基础医学论著、临床医学论著、经验交流、个案报道、技术与方法、调查、综述、护理医学、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等栏目。

合作交流

学校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韩国建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中国以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