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鲁夫洛撞击坑

特鲁夫洛撞击坑法語:)是位于火星欧克西亚沼区北纬16.2°、西经13.1°的一座撞击坑,其直径约149公里,1973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行星系统命名工作组以法国艺术家天文学家及业余昆虫学家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之名命名了它[1]

特鲁夫洛撞击坑
特鲁夫洛撞击坑位置地形图
行星火星
坐標16.2°N 13.1°W / 16.2; -13.1
火星方格列表欧克西亚沼區
直径148.77(92.44英里)
命名法国天文学家
艾蒂安·利奥波德·特鲁夫洛

该陨坑周边较著名的撞击坑有:东北的卢瑟福撞击坑(Rutherford)、东面的拉道撞击坑(Radau)、丹尼尔森撞击坑(Danielson)位于东南稍远处、西南偏西及西北更远处则坐落了舍尔迪撞击坑(Shardi)和奥亚玛撞击坑(Oyama),而它的北面则横亘了向西北延伸至克里斯平原马沃斯谷

描述

陨石坑周边通常都堆积着一圈喷出物边缘,而火山口则一般没有边缘或喷发沉积物。大型撞击坑(直径大于10公里)通常还拥有一座中心峰[2],这种山峰是坑底受撞击后反弹所形成的[3]

特鲁夫洛撞击坑内显示有一部分较薄的浅色岩层,可能是以前存在过湖泊的证据,许多撞击坑内都曾经有过湖泊[4][5][6],因为一些撞击坑地表显示出三角洲的特征,而我们知道水必须存在一段时间,现已在火星上发现了数十处三角洲[7]。当泥沙被水流冲进平静的水中后,则就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三角洲的发现令人兴奋的,这意味着水在那里存在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很多年,而原始生物就可能会在这样的湖泊中发育成长。因此,一些撞击坑可能成为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寻找生命证据的主要目标[8]

火星上许多地方都显示出层叠的岩层,岩石可通过火山、风或水流等多种方式形成不同的岩层[9],有时岩层的颜色各不相同。火星上的浅色岩石可能与矿物水合物如硫酸盐有关。火星漫游者有机会使用数种仪器贴近勘查了这些岩层。有些岩层可能由细小的颗粒构成,因为它们似乎已分解成极细的尘埃了;而其他的岩层则碎裂为较大的岩石块,因为它们可能更坚硬。玄武岩-一种火山岩,被认为存在于形成巨石的岩层中。在火星很多地方都识别出了玄武岩。轨道航天器上的仪器在一些岩层中探测到了黏土(又称硅酸盐矿物)。最近,轨道器上的近红外光谱仪根据对岩层所吸收光波波长的研究,揭示了这些矿物的种类。在许多地方,尤其是撞击坑中发现了存在黏土和硫酸盐层的证据[10]。如果一座大型湖泊被慢慢蒸发,则就会呈现这种状态[11]。此外,有些岩层中还含有石膏-一种只有在相对较新鲜的水中才会形成的硫酸盐[12],生命可能会在这些陨石坑中形成。

火星上的硫酸盐和粘土等水化矿物的发现令科学家们感到振奋,因为这些通常只在水环境中才会形成[13]。含有粘土和/或其他含水矿物的地方将是寻找生命证据的最佳地点[14]

另请参阅

  • 火星气候
  • 撞击坑
  • 撞击事件
  • 火星撞击坑
  • 火星上的矿产资源
  • 行星体系命名法
  • 火星水文

备注

  1. . usgs.gov.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4 March 2015].
  2. .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4).
  3. Hugh H. Kieffer. .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92 [7 March 2011]. ISBN 978-0-8165-1257-7.
  4. Cabrol, N. and E. Grin. 2001. The Evolution of Lacustrine Environments on Mars: Is Mars Only Hydrologically Dormant? Icarus: 149, 291-328.
  5. Fassett, C. and J. Head. 2008. Open-basin lakes on Mars: Distribu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Noachia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hydrology. Icarus: 198, 37-56.
  6. Fassett, C. and J. Head. 2008. Open-basin lakes on Mars: Implications of valley network lakes for the nature of Noachian hydrology.
  7. Wilson, J. A. Grant and A. Howard. 2013. INVENTORY OF EQUATORIAL ALLUVIAL FANS AND DELTAS ON MARS. 44th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8. Newsom H. , Hagerty J., Thorsos I. 2001. Location and sampling of aqueous and hydrothermal deposits in martian impact craters. Astrobiology: 1, 71-88.
  9. . Hirise.lpl.arizona.edu?psp_008437_1750.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10. Cabrol, N. and E. Grin (eds.). 2010. Lakes on Mars. Elsevier.NY.
  11. Wray, J. et al. 2009. Columbus Crater and other possible plaelakes in Terra Sirenum, Mars. Lunar and Planetary Science Conference. 40: 1896.
  12. . 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 2010-10-28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3).
  13. . Themis.asu.edu.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30).
  14. . Hirise.lpl.arizona.edu.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