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子 (電影)

玉子》(英語:韩语: Okja)是一部於2017年韓國美國合拍的動作冒險片,由奉俊昊執導並和強·朗森共同編劇。電影由韓國童星安瑞賢、英國演員蒂達·史雲頓、美國演員保羅·迪諾傑克·葛倫霍主演。

玉子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奉俊昊
监制
  • 蒂蒂·嘉納
  • 傑瑞米·克萊納
  • 路易士·泰偉·金
  • 崔斗浩
  • 徐佑植
  • 奉俊昊
  • 泰德·沙蘭多斯
剧本
  • 奉俊昊
  • 強·朗森
故事奉俊昊
主演
配乐姜傑利
摄影達利爾斯·康德吉
楊金莫
制片商
  • B計劃娛樂
  • Lewis Pictures
  • Kate Street Picture Company
片长120分鐘[1]
产地
语言英語
韓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5月19日 (2017-05-19)坎城影展
  • 2017年6月28日 (2017-06-28)(全球)
发行商Netflix
预算5000萬美元[2]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玉子》於2017年5月的第70屆坎城影展上的「正式競賽」單元參選金棕櫚獎[3][4]。後於2017年6月28日在Netflix上發行。

劇情

講述了巨大生物“玉子”和與它一起在山谷長大的少女美子之間結下真摯友誼並展開奇異征程的故事。本來玉子是一間公司的比賽產品,因比賽快將完結,玉子需要回到公司接受評分而離開少女美子。因為對玉子的不捨令美子抱著必死的決心踏上了尋找玉子的征程,並被捲入了意想不到的陰謀...

演員

製作

2015年10月,宣布奉俊昊的下一部電影將由韓國女演員擔任主角,英語演員飾演配角,並預定於紐約拍攝[6]。2015年11月10日,NetflixB計劃娛樂以5000萬美元的預算收購了本電影,並打算從2016年底開始製作、於2017年發行[2]達利爾斯·康德吉於2016年2月加入擔任電影的攝影師[7]。2016年3月,莉莉·柯林斯加入演出[8]

主要攝影於2016年4月22日在韓國的首爾開始[9][10]。結束後,劇組於2016年7月31日移至加拿大溫哥華攝製[11]

導演奉俊昊聲稱,「玉子(Okja)」在片中是一種「很害羞內向的動物,這是我們以前從未見過的獨特動物。」[12]

發行

《玉子》最先於2017年5月18日在第70屆坎城影展上首映[13]。電影定於2017年6月28日在Netflix平台上發行[14]

反響

《玉子》在爛番茄上基於102條評論,持有84%的新鮮度,平均得分7.5/10[15]。而在Metacritic上則獲得了77分(滿分100),代表「普遍正面的評價」[16]

電影在第70屆坎城影展上首映的期間,因在Netflix的標誌出現在銀幕上時出現了技術上的故障(呈現了長達7分鐘的錯誤長寬比),而使得電影遭到了台下觀眾的噓聲[17][18][19]。後來影展隨即向電影製片人道歉[20]。儘管如此,電影結束後仍獲得了觀眾四分鐘的起立鼓掌,以及普遍好評[21]

參考文獻

  1. Jagernauth, Kevin. . ThePlaylist.net. 2017-04-13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4).
  2. Trumbore, Dave. . Collider. 2015-11-10 [2015-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2).
  3. . Cannes. 2017-04-13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4. . IndieWire. 2017-04-13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5. . IMDb.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8).
  6. Trumbore, Dave. . Collider. 2015-11-05 [2015-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8).
  7. . Asian Movie Pulse.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1).
  8. . www.joblo.com.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9. Evry, Max. . ComingSoon.net. 2016-04-22 [2016-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5).
  10. . Collider. [201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11. . Collider. [2016-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3).
  12. . NME. 2016-12-22 [2017-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13. Tartaglione, Nancy; Evans, Greg. . Deadline.com. 2017-04-13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3).
  14. . ComingSoon.net. 2017-02-28 [2017-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15. . Rotten Tomatoes.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7).
  16. . Metacritic.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17. Lang, Brent. . Variety. 2017-05-19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18. Ryan, Patrick. . USA Today. 2017-05-19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0).
  19. Waxman, Sharon; Pond, Steve. . The Wrap. 2017-05-19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20. Mumford, Gwilym. . The Guardian. 2017-05-19 [2017-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21. . 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