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杜鵑
玉山杜鵑(學名:),別名森氏杜鵑、紅星杜鵑、阿里山杜鵑。為台灣特有種常绿灌木或喬木,原產於臺灣中央山脈、玉山山脈海拔1700-3800公尺的山區。
玉山杜鵑 | |
---|---|
玉山杜鵑的枝葉與花朵、花苞、花芽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杜鹃花目 Ericales |
科: | 杜鹃花科 Ericaceae |
属: | 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
种: | 玉山杜鵑 R. pseudochrysanthum |
二名法 | |
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 Hayata | |
異名 | |
|
型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革質,長橢圓狀末端漸尖,邊緣反捲。葉面深綠色無毛,葉背淡白綠色,幼葉背有絨毛。樹皮幼枝淡綠色,疏生白色微柔毛,老枝灰褐色,無毛。頂生萌發繖房花序,5—15朵。花冠漏斗狀鐘形,柱狀圓錐形子房,不等長雄蕊10-14枚。萌果深褐色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10-11月[1]。
研究和分析
玉山杜鵑以往的分類,具有葉緣反捲、葉背覆白絨毛的特徵為玉山杜鵑,而葉緣平整、葉型較大、葉背覆褐絨毛的為森氏杜鵑。但兩種差別不大,分佈重疊且有過度區間。為了解決此爭議,2004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蔣鎮宇教授進行「台灣產特有種玉山杜鵑之保育遺傳學及親緣地理研究計畫」[2]。研究小組至玉山、南橫公路等高山地區採集玉山杜鵑及森氏杜鵑樣本。藉由DNA分析技術,發現玉山杜鵑和森氏杜鵑應為同一種。其特徵上的差異應是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不同地區,高度遺傳分化的結果。因此本物種統一命名為玉山杜鵑[3]。
參考文獻
- 玉山杜鵑,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黃啟俊; 許再文; 蔣鎮宇. (PDF). 自然保育季刊 (台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05-12, (52): 26~29 [2020-05-11] (中文(台灣)).
- 蔣鎮宇,《台灣產特有種玉山杜鵑之保育遺傳學及親緣地理研究計畫》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5.,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年12月
外部链接
- 維基物種中有關杜鵑花屬的數據
- 維基物種中有關玉山杜鵑的數據
- 徐國凱、黃士穎,應用葉綠體DNA變異探討台灣原生杜鵑之親源關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2000年
- 徐瓏綺、黃士穎,玉山、森氏與紅星杜鵑之親緣關係與後冰河期之遷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2004年
- 黃啟俊、蔣鎮宇,台灣產玉山杜鵑複合群之親緣地理學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2006年
- 謝鎮宇、黃士穎,利用LEAFY基因序列探討台灣玉山杜鵑複合群的起源及演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2007年
- 溫美娟、周昌弘,合歡山地區台灣高山杜鵑之族群遺傳與玉山杜鵑相生相剋作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國醫藥大學生態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2009年
- 梁博凱、黃士穎,玉山杜鵑複合群物種於更新世冰期過後之族群退縮與物種分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2010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