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

王宏坤1909年1月22日-1993年8月20日),原名王宏春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人,王树声之堂弟,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王宏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上将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王宏春
出生1909年1月22日
 大清湖北省黃州府麻城县
逝世1993年8月10日(1993歲-08歲-10)(84歲)
 中国北京市
籍贯湖北省麻城县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冯明英
亲属堂兄:王树声
子:王新中[1]

早年,王宏坤参加过的军事行动包括:黄麻起义、历次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役以及长征,并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八路军129师军政委员会委员、第385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在他的指挥下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襄樊战役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后被免去军职。1993年,王宏坤因病逝世。

生平

早年

1926年,王宏坤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举行的黄麻起义,之后进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担任红一军军部教导队排长、第1师1团1营1连连长等职位。随后,他升任第1师1团1营营长,并率领其部队进入安徽西部活动,并于1931年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他出任第10师30团团长。之后又升任第10师师长,领导指挥了苏家埠战役[2]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转移至四川、陕西,王宏坤也率部随之转移。在次年的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他开始出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军长,在这一时期他指挥的战斗有: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和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等。1935年,长征开始,王宏坤作为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随主力部队进行战略转移。期间(10月)他还担任了川康省军事部指挥长[3],随后改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1936年,复任红四军军长、政委。[4]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奉张国焘命令,擅自撤走部队,使海打战役流产。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王宏坤任八路军129师军政委员会委员、第385旅旅长[5],率旅部和第770团留守陕甘宁边区[6]。1938年12月,他受任命成为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在该区域内发展军事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7]之后他率军加入了百团大战中的正太、平汉铁路破击战。1944年5月,王所在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他开始出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冀南指挥部司令员、政委,在其指挥下,平乡冀县临清等被日军攻占县城得以夺回。[8]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宏坤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9月,他改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并兼任桐柏军区司令员。1948年,王宏坤参与了邓县战役宛西战役等军事行动,并指挥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中原军区部队发起襄樊战役,此役一举切断了华中、西北国军联系。[9]1949年春,王改任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王宏坤开始出任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在组建中国海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6年3月任海军第二政治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宏坤同张秀川共同发起萧劲光苏振华的批判,试图获取海军领导权。[10]1977年,在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后,王因其在文革中的表现被批判,并最终导致他被免去海军第二政治委员职务[11],并被处以降职、留党察看等处分。因此王宏坤于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5年以前的少将以上将领大都获得一级)。1993年8月20日,王在北京病逝。[12]

參考文獻

  1. 肖伟俐. . 凤凰网. 2007-09-28 [2015-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8).
  2. 王健英. . 广东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56页.
  3. 中华名人协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硏究会. . 华艺出版社. 1994: 28页.
  4. 谢远学 郭山文. . 人民网(转自《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5. 郭化若.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8页.
  6. . 人民网.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7. 王宏坤. .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19–25页. ISBN 9787010014586.
  8. . 人民网.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3).
  9. . 人民网.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10. . 尘土网.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0).
  11. . 人民网.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12. . 人民网(转自《人民日报》). 1993-11-14 [201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