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坤

王梓坤1929年4月21日[1]),原名王森福,男,江西吉安人,生于湖南零陵,中国数学家,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概率统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梓坤
性别
出生王森福
1929年4月(91歲)[1]
湖南零陵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湘语),英语,俄语
母校吉安县固江小学
吉安县固江镇第三中心小学 (高小)
吉安中学 (初中)
吉安县国立十三中 (后改名泰和中学)
武汉大学 (学士)
北京大学 (硕士)
莫斯科大学 (副博士)
职业数学家
机构南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信仰
父母王肇基 (父), 郭香娥 (母)
亲属王森财 (亲哥)
奖项天津市劳动模范 (1961, 1979和1982年)[2]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2]
全国自然科学奖 (1982年)[2]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5年)[2]
第9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2年)[2]

生平

家庭与早年

王梓坤出生于湖南零陵(永州)农村,祖籍江西吉安县固江镇,本名王森福,即“生福”之意。[3]王森福的父亲王肇基只读过4年书,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个老实能干的商铺会计;母亲郭香娥是传统农村妇女,没读过书,脾气不太好。[4]在吉安县固江小学就读前,王森福曾在湖南读过1年书。[5]1936年,8岁的王森福随家人离开湖南,来到了靠近湖南的老家吉安县固江镇枫野村定居。[6]“王梓坤”这个名字是他的小学老师王少诚给他取的。[5]王梓坤记性出众,在固江小学第1年学习蒙学经典和《四书》时,背书又快又好,常被王少诚老师和其他长辈称赞。[7]在吉安县固江小学就读的第2年,受过新式师范教育的王少诚老师改用新学教材,一个人开设了语文、算术、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共6门课程。[8]在农村长大的王森福家境贫寒,放过牛,砍过柴,衣服很旧,报考中学和报考大学的路费都是同学出钱资助的。[9]1940年,王梓坤的父亲去世,家庭经济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当时王梓坤还在读小学。[10]因为没钱交住宿费,王梓坤决定每天走10多里路去上学,其中包括5里多山路,来回一共是20多里。[11]王梓坤带着竹棒出门,在上学路上曾遇到过几次豺狼,但都有惊无险。[12]不管刮风下雨,王梓坤上学从未迟到过。[12]因为当时许多农村人觉得读书只要会识字就行,读太多书没有用,加上家里非常困难,王梓坤每次和同学一起去参加升学考试都要瞒着母亲。

高等教育

王梓坤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在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后,前往南开大学任教。在南开工作2年后,又被派往苏联学习。前往苏联前,王梓坤先在北京学习俄语,并听他人的建议,去中科院向数学家关肇直请教去苏联学什么数学方向比较合适。关肇直建议他去学习概率论,因为当时国内对概率论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13] 在苏联时,王梓坤师从世界著名统计学家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并获得副博士学位。

成名

80年代初期,天津市委曾选拔王梓坤担任天津市副市长,但被他谢绝了。[14]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思想与风格

王梓坤是中国开展概率论前沿研究的先驱[2],又在国内数学学术圈内自成一派。

王梓坤认为书是读不完的,为了读出水平,必须做到“精于一”。王梓坤常对自己的研究生说:“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没有关系;别人不知道的,你却知道,你才有出息,有成就。”[15]

著作

自著

  • 王梓坤. 共2卷 第3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303036318.
  • 王梓坤, 杨向群. .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著 第2版.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ISBN 7-03-014079-6.
  • 王梓坤. 第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ISBN 9787303074907.
  • 王梓坤. . 莺啼梦晓:科研方法与成才之路; 文史知识文库 典藏本. 中华书局. 2013年. ISBN 9787101083316.

译著

  • E.希洛夫. . 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系列. 王梓坤 (译者), 吴大任 (译者), 周学光 (译者), 金子瑜 (译者)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 [1958年]. ISBN 9787040373417.

传记

  • 陈竹如, 李争光. . 中外数学家传奇 第1版. 哈尔滨出版社. 2001. ISBN 7-80639-606-3.

引用与参考资料

  1. 陈竹如 2001,第1页。
  2. . 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2016-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文(中国大陆)‎).
  3. 陈竹如 2001,第2页
  4. 陈竹如 2001,第2-3页
  5. 陈竹如 2001,第10-11页
  6. 陈竹如 2001,第6页
  7. 陈竹如 2001,第13页
  8. 陈竹如 2001,第15-16页
  9. 陈竹如 2001,第20页
  10. 陈竹如 2001,第29页
  11. 陈竹如 2001,第32页
  12. 陈竹如 2001,第34页
  13. 陈竹如 2001,第92-93页
  14. 陈竹如 2001,第202页
  15. 陈竹如 2001,第184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