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假名遣

現代假名遣日语: gendai kana dzukai ?),通稱新假名(),是日本政府發佈的日語假名的使用規範。現行的現代假名遣是日本政府將1946年提出的内閣告示「現代假名遣」修改後,在1986年7月1日以内閣告示第1號公布(日語正式名稱改寫為“”)。現代假名遣是當代用來記載日語的方式之一。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假名遣指的是假名使用方式的一組規範。「(日语: dzukai ?)」在這裡的意思是「使用」。

性質

46年版現代假名遣(「」)定性為「將現代語以假名來書寫的準則」,而86年版現代假名遣(「」)將其改為表現「為了書寫現代國語所使用假名的益處」,淡化具有限制色彩的內容。

46年版現代假名遣曾被設想為轉移至表音式假名遣之間的過渡工具。但是實際上想要將假名遣完全地表音化是不可能的,46年版現代假名遣就這樣定型了下來。86年版現代假名遣的不同表述可說是基於對這一事實的認識。

就具體内容來説,86年版現代假名遣的内容和46年版現代假名遣幾乎完全沒有變動。

原則

86年版現代假名遣有以下兩個原則:

  • 大致依照現代語的音韻來書寫。
  • 遇到某些特定用語時,尊重記載的慣例。

因為現代假名遣是將歷史性假名遣的記載法,基於表音主義依照現代語的音韻修改而成的假名遣,所以並不是完整的表音式記載法。

形式

46年版現代假名遣(「」)採取將歷史性假名遣改寫的形式,而86年版現代假名遣(「」)首先說明將「把用語遵照現代語的音韻來書寫」之「原則」,再把「記載的慣例」作為「特例」補充在最後。

  • 一個音的後面,跟著和同一段相同母音,而且該發音為「」「」的情況時,通常記載成「」「」。
  • 而歷史性假名遣在「」發「」音的字詞,則將母音部分記載為「」。
  • 歷史性假名遣的「」轉換成「」、「」轉為「」。
    • 例如:發音為「(wa)」的單字通常記載成「」,不過助詞的「」發音同「」但記載成「」。
    • 例如:助詞「」發音同「(o)」一樣但記載為「」。
    • 例如:助詞「」也是發「(e)」但記載成「」。
    • 例如:。發音為(kookan),記載成(koukan)。平文式為「kōkan」。
    • 例如:。發音為(eekyuu),記載成(eikyuu)。平文式為「eikyū」。
    • 例如:(日语: tōi ?)長音為「」,但拼成「」而非「」。
    • 例如:狼(日语: ōkami ?)。歷史性假名遣的記載法是,發音為。現代假名遣記載為。
    • 例如:伊呂波歌「の」一句中,「」(うゐ)的發音已變成「」了。

看法

反對現代假名遣的看法分成以下兩種意見。

  1. 假名遣沒有反映發音,破壞了語言本身
  2. 過於依賴漢字,不能算是表音

日語維基百科原則上按照現代假名遣使用假名。

丸谷才一的批評要點

  • 日語變得難讀了
  • 使得無法瞭解字的語源
  • 造成了許多詞彙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記載
  • 破壞了和五十音圖關聯的動詞活用法則
  • 消滅了同語異發音的緩和空間
  • 將拗音、促音用小字記載的方式讓書寫變得繁瑣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