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生命變化的程度[1]。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系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1]。陸地生物多樣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往往是最高的[2],這似乎是由於溫暖的氣候和高初級生產的結果[3]。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緯度帶往往是最高的,在那裡海洋表面溫度最高[4]

未受破壞的珊瑚礁具很高的生物多樣性。
雨林是生物多樣性在這個星球上的一個例子,並且通常擁有大量的物種多樣性。這是在塞內加爾的尼奧科羅科巴國家公園内的岡比亞河。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界一個較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亦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種類的數目,表示生物群落中顯示生態地位多樣化與基因變異。最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且有公約。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样性(基因多樣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定義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是在1986年才被提出,為生物的多樣性(Biological diversity)的簡稱,最早是指對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真菌及微生物物種種類的清查。此後,生物多樣性在學術上的定義被擴充及所有生態系中活生物體的變異性,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物種、族群、群集、生態系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另外,廣泛定義上亦指各式各樣的生命相互依賴著複雜、緊密而脆弱的關係,生活在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統中,也就是人和萬物生生不息在地球的生物圈共榮共存。而生物多樣性本身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育、文化、倫理與美學等價值。

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包括為人類提供食物、藥物、工業原料、燃料,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供娛樂、藝術欣賞等。這些價值大致可以分為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兩類,除此有時也包括潛在價值,即尚未被發掘的價值。

威脅

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的可能原因包括:

参考文献

  1.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2. Gaston, Kevin J. . Nature. 11 May 2000, 405 (6783): 220–227. PMID 10821282. doi:10.1038/35012228.
  3. Field, Richard; Hawkins, Bradford A.; Cornell, Howard V.; Currie, David J.; Diniz-Filho, J. Alexandre F.; Guégan, Jean-François; Kaufman, Dawn M.; Kerr, Jeremy T.; Mittelbach, Gary G.; Oberdorff, Thierry; O’Brien, Eileen M.; Turner, John R. G. .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1 January 2009, 36 (1): 132–147. doi:10.1111/j.1365-2699.2008.01963.x.
  4. Tittensor, Derek P.; Mora, Camilo; Jetz, Walter; Lotze, Heike K.; Ricard, Daniel; Berghe, Edward Vanden; Worm, Boris. . Nature. 28 July 2010, 466 (7310): 1098–1101. Bibcode:2010Natur.466.1098T. PMID 20668450. doi:10.1038/nature09329.

外部連結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