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耕堂
留耕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是沙湾何氏家族的宗祠。留耕堂始建于公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建筑雄伟大气,保留了精美的岭南石雕、木雕、砖雕技艺,是优秀的岭南特色建筑[1]。1989年6月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留耕堂 | |
---|---|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元朝 |
登录 | 1989年 |
历史
南宋度宗初年(公元1240年),沙湾何氏先祖何德明公从广州迁居到沙湾。六年之后,他得到本乡李昴英的助力,向广东常平司以官价购置官辖的荒田和荒地,一共三百顷,是为何氏最早的产业。[2]
公元1335年,何氏族人修建留耕堂。元朝末年,留耕堂毁于兵祸。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得以重建[3]。随后又在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扩建。[4]
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朝廷实施海禁,令沿海居民一律内迁五十里,留耕堂也被迫拆掉[5]。康熙二十七年,何氏家族开始重建留耕堂,但规模比之前大为减小。直到康熙三十七年,才开始考虑认真重建,将几年前的祠堂拆掉重起扩建,改为五间五进[6]。十七年后主体建筑扩建完毕[7],而算上周边附属建筑如门前塘坎、衬祠、祠仆居室厨房等等则一共花去三十四年[8]。
简介
留耕堂占地面积一共3334.2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2033.94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分五间五进。第一进是头门,宽五间,达23.35米,进深为9.73米。正门前廊首先是六根八角形的石柱,内衬六根圆木柱。正门东西分别有一座钟鼓楼,宽4.4米。头门正中上摆放着写有“何氏大宗祠”五字的横匾,两侧的门联由陈献章写成。
第二进就是祠堂的仪门(即牌坊),阔占三间,有11.1米,进深3.9米。牌坊前后侧各有四根白石柱子,撑起牌坊。横梁上承六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正面的横匾上写着“诗书世泽”四字,过了仪门则可以看到背后正中刻有“三凤流芳”四个字。
第三进是拜厅,而过了拜厅就是第四进享殿,称为象贤堂。象贤堂进深16米,由横向四列、纵向七列一共二十八根巨柱支撑(其中四根石柱,其余是木柱)。
参考来源
- . 中国广州网. [200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 何汝根 而已. . 广州文史 第五十四辑. [2007-07-28].
- 《建留耕堂始末志》:留耕堂建自元至正(至元)乙亥,末几,元季毁于兵燹”。“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乃重修”
- 《留耕堂考》:“至正统庚申年,而居易翁又族人图谋,改作而昌大焉。规制宏敞,一遵古礼。不惟坚至牢固,足以妥神;而且轮奂足以容众”。
- 《留耕堂改革考》:“皇明留耕堂,皇清定鼎,奉诏拆毁一空,乡井尽为丘墟。惜哉惜哉,数百年之修创不少留也,后人其知之。”
- 《建留耕堂始末志》:“才撤去前创,量地而筑,连建重庭,高其宇而广其室,薄其棁而锲其楹”
- 见留耕堂楹联:“一十七载鸠工,庀材作庙,敢云成翼翼;半千余年创业,垂统流芳,共仰自绵绵”
- .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0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