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桥
白云桥是浙江省余姚市境内一座单孔石桥,位于鹿亭乡境内的中村前山自然村,跨晓鹿溪,初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桥梁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2011年1月7日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
白云桥 | |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所在 | 余姚市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6-153 |
登录 | 2011年1月7日 |
形制
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桥梁为清光绪十六年所建,为宁波市境内仍在原址的三座唐代桥梁之一,也是旧时余姚县(今为余姚市)和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的界桥[2]。桥梁位于余鄞公路南,牛山以西,为陡拱式单孔石桥,上宽下窄[1]。桥梁建于山溪岩壁上,建筑材料为乱石和块石[2]。桥面宽3.8米,拱矢高6.6米,跨径12.65米,拱券超过半圆,达到三分之二圆。南侧有台阶48级,北侧现有台阶30级,其余台阶在修建余鄞公路时被填没。桥面两侧设有18块栏板,16根望柱,其中桥顶的四根上端刻有雌雄狮首石像,现仅存三只。桥身东西两侧各刻有两只𧈢𧏡[3]。东西两侧均有楹联,西联曰“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曰“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郑余”。桥顶拱板刻有“白云桥”三字,并有“光绪庚寅”落款[1]。
桥南端水浅处设有一排碇步石,与桥梁相连,行人可踏石而过。这一设计减小了拱圈的跨度,也利于泄洪[3]。
传说
相传白云桥南岸的牛山为一头金牛,维系着村庄的兴衰。而金牛望着东边升起的月亮意欲离开。为了挽留住金牛,村中一位石匠提出,可以建造一座拱桥,其月拱与水中的倒影相结合便会形成一个月亮。桥落成后,金牛便回过头来,形成“金牛回头望明月”之景[4]。
相关作品
宋代文人楼钥曾为白云桥作诗“客路随云流水远,征舆坐与白云高。野溪清浅渡危桥,径策枯藤上紫霄”。明代文人王锡衮也有诗云“飞梯何经借鳌背,金绳直嵌山之侧。横空贯索插云溪,补天镶地真奇绝”[3]。
图片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 从西侧拍摄桥梁
- 从东侧拍摄桥梁
- 桥梁拱券
- 桥名
- 桥梁顶部装饰
- 望柱石狮
- 西南桥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
参考资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白云桥 |
- .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2005-12-03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9).
- 杨古城. .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1-01. ISBN 9-787-564130-459.
- 曹厚德. .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2007-05-21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9).
- . 中国宁波网.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5).
- .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7-213-00881-1.
- . 中国新闻网. 2016-04-02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