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

作者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 [1]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白洋淀纪事》包括孙犁1939年到1950年的短篇小说、散文等。[1]

内容

荷花淀

傍晚,月亮升起来,女人在院子里用芦苇编席子,荷花淀里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风吹过来一阵阵荷花香。

女人的丈夫叫“水生”,二十五六,是中国共产党游击组长,今晚去开会了。

水生回来之后,告诉妻子,明天要去大部队,妻子猛然惊醒,被芦苇滑破了手指,妻子问水生,你走了,家里怎么办?水生说还有你,打败日本鬼子再回家感谢你。 水生告诉妻子,要读书识字,要抓生产,如果被日本鬼子逮住要鱼死网破、

第二天,妻子送别了水生。

几天之后,女人们在荷花淀碰上了鬼子,鬼子追捕她们,躲在芦苇荡的中国共产党部队出击打败了鬼子。

这年秋天,这些荷花淀的女人们也学会了射击,以防身和帮助打鬼子。

芦花荡

《芦花荡》描写一个60多岁的老爷子抗日杀敌的故事,他“浑身没有多岁肉,干瘪得像鱼鹰”,他老当益壮,冲破日军的封锁,给中国共产党送信,同时,老爷子对同胞饱含深情,他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老爷子不空口说白话,而是付诸行动,老爷子对付日军的办法是用枯木桩绑上锋利的钩子,钉在深水区,日军进入之后,被钩子钩住,就出来拿竹蒿敲破他们的脑袋。

主题和风格

《荷花淀》是该作品的代表性短篇小说,背景在河北省,它是描写战争的短篇小说的杰作,以“月夜”、“荷花淀”、“芦苇荡”、“小船”,还有富有人情味的“水生嫂”掩饰了硝烟味的抗日战争,结构则是“夫妻话别—探亲遇敌—白洋淀抗敌—胜利见夫”。[2]

参考文献

  1. 孙犁. . 南京市: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03-01. ISBN 9787539933870.
  2. 陈卫. . 南宁市: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09-01: 178–181. ISBN 7-219-04219-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