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

名家系列條目
名家論題
離堅白合同異白馬非馬
名家人物
公孫龍惠施鄧析宋鈃
名家典籍
公孫龍子》、《鄧析子
尹文子
相關條目
諸子百家稷下學宮

白馬非馬,中國戰國時期由名家提出辯論問題。其中最著名的論據由公孫龍提出,根據離堅白的思路而建立。

歷史

白馬非馬,這個論證,在公孫龍之前可能应该已經存在。《戰國策》中,蘇秦曾提到刑名家以白馬非馬立說[1]。《韓非子》記載,宋人倪說(說),以白馬非馬,辯贏齊國稷下學者[2]

原文論證

白馬是不是馬呢?

白馬非馬的論證,被收錄在《公孫龍子·白馬論》中。

公孫龍首先建立了「白馬非馬」這個命題,主要的理由是,「馬」是用來描述外形,而「白」是用來描述顏色,顏色與形狀屬於不同範疇,所以白馬不能說是馬[3]。白馬是由顏色(白色)與外形(馬),兩種特徵結合而成。如果不具備顏色(白色)這個特徵,單單只有外形(馬),就不能說是白馬[4]

他接著強調,黃馬、黑馬皆是馬,但黃、黑馬不是白馬。如果白馬是馬,那黃馬、黑馬不是白馬,所以也不是馬,與命題矛盾,所以不成立。〈白馬論〉:「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馬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公孫龍的論證如下:


白馬有兩個特徵:

  1. 有馬的特徵
  2. 白色的

而馬只有一個特徵:

  1. 有馬的特徵


因此擁有兩種特徵的白馬不等同馬,所以白馬非馬。

批評

公孙龙的主要理據是:當我們說「馬」時,什麼顏色的馬,如白馬、黃馬、黑馬等,都包含在內;然而,當我們說「白馬」時,卻只能包含白馬而不能包含其他顏色的馬。因此,他便主張與眾不同的「白馬非馬」說。在當時,他的辯論可說打遍天下無敵手,沒有人可以將他的觀點駁倒。然而,今天稍有思考方法訓練的人,只要略懂語理分析,就不難將他駁倒。

在日常語言中,「是」主要有二義:

  1. 包含於或即隸屬的意義——「是」用來指一語詞所指的事物包含在一類事物中,例如月亮是衛星、麵包是食物等。
  2. 等同的意義——表示兩語詞所指的事物等同,例如倫敦是英國的首都,三角形是有三條邊的平面圖形等。

據此,與「是」相反的「非」或「不是」,也主要有二義——不包含及不等同的意義。

在二義中,第一義而非第二義是較普遍使用的,因為一語詞所指的事物往往與別的語詞所指的不相同。但當公孫龍說「白馬非馬」時,他卻使用第二義。所以他說「白馬非馬」,其實是說「白馬」指的事物(白色的馬)不等同「馬」指的事物(所有顏色的馬)。至於他否定別人說「白馬是馬」,這明顯是詭辯,因為這是一般人更常使用的「是」的意義,是指「白馬」包含於「馬」中,這只是與公孫龍自己使用「是」的意義不同,而不是這樣使用「是」是錯誤的[5]

参考文献

  1. 《戰國策》〈趙策〉:「夫刑名之家,皆曰:白馬非馬也」
  2.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宋人,善辯者也。持白馬非馬也服齊稷下之辯者,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故籍之虛辭則能勝一國,考實按形不能謾於一人。」
  3. 〈白馬論〉:「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4. 〈白馬論〉:「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8).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