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夷
百夷,是元明清时期历史文献中常见的名称,现代大多将之视为对傣族先民的专称。但在不同时期,“百夷”一名也有不同的含义。在元朝时期,“百夷”用作地名以及今云南省西南部各少数民族的总称;明清两代,“百夷”多为滇西南各民族总称、地区名称,或专指傣族先民[1]。
演变
指代地名、国名和滇西南所有民族
“百夷”一名,最早见于元朝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八十一卷,此处的“百夷”是指代滇西南大片地区的地名:[2]
廉右丞、張參政會王相第,呼金齒蠻使人,問其來庭之意及國俗、地理等事。言語侏離,重譯而後通。國名百夷,盖群蠻之總稱也。其地在大理西南數千里外,而𨽻六詔焉。 | ||
—— 《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第八十一》 |
元朝时期,“百夷”常与“金齿”连用,称“金齿百夷”,有时指地名建制,有时为当地人总称[3]。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遣钱古训、李思聪出使麓川,作有《百夷传》,此处的“百夷”用作国名:[1]
百夷,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西天古刺在其西,八百媳妇在其南,吐番在其北;东南则车里,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之金齿卫也),西北则西番、回纥。 | ||
—— 《百夷传》 |
在《百夷传》中,“百夷”一名同时又指代麓川地区的所有民族[1],而“大百夷”和“小百夷”,分别指德宏傣族和西双版纳傣族[4]:114。
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缅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曰百夷。 | ||
—— 《百夷传》 |
后来的典籍,在《四夷馆考》、《蛮司合志》等书中,“百夷”一词被扩大到指代滇西、甚至云南所有的少数民族[1]。
参考资料
- 胡绍华. .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 (3): 85-89. doi:10.15970/j.cnki.1005-8575.1984.03.022.
- 杜杉. . 中国民族. 1962, (10): 33.
- 贾益.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 39 (9): 43-50. doi:10.3969/j.issn.1004-3926.2017.09.007.
- 江应. .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 CSBN 11140·24.
- 李伟良. . 红河学院学报. 2016, 14 (5): 40-4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5.0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