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墨山水圖

破墨山水圖日语: haboku sansuizu)是日本畫家雪舟於西元1495年所繪的以破墨山水畫作,長148.6公分,寬32.7公分,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為日本國寶之一。圖畫上方有雪舟本人的自序及當代僧人的題詩,為已確認為雪舟真跡的重要作品。

破墨山水圖
日語: 破墨山水図/はぼくさんすいず
破墨山水圖(局部)
藝術家雪舟
年份西元1495年
類型绘卷
收藏地東京國立博物館

繪者雪舟室町時代日本禪意山水畫中集大成者,原為相國寺僧人。不但奠定日本山水畫的基礎,也促使其日後的蓬勃發展。

賞析

破墨山水圖(全圖)

破墨山水圖中,上半部為雪舟的自序、及月翁周鏡蘭坡景茞天隱龍澤正宗龍統了庵桂悟景徐周麟的贊。畫作部分運用「破墨技法」──即將兩種不同深度、乾濕程度的墨,在未乾時追加上去的方法[1]──所畫出的山水圖。

畫中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分別描繪山的主體(淡色的墨)、與山上林相的細部枝葉。畫中並沒有特地勾勒出輪廓線,而是透過整個墨跡構成山水的樣貌,用減筆方式表達出更多的意境;並在畫面左側透過水分多的淡墨暈開的方式,配合紙上的留白,顯現雲霧繚繞朦朧感,全然沒有紙張邊界嘎然斷掉之感,十分自然。在畫中的主體後面,也運用相同畫法,畫出背景的山岳,紙上的留白與墨的漸層就猶如雲霧環繞層層迷濛的山岳一般。

作品與禪宗思想

此作品試圖以最少的筆墨去表現最大的效果富禪意,與禪宗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切不依靠文字、語言,而是用自身體驗來領悟佛法的中心思想不謀而合。畫面簡於象而意深,筆減而境勝,畫中同時表達虛與實,如笪重光所述:「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禪畫之簡約風格可分為兩類:一為形象的簡略:即「減筆」畫,在作畫媒材上用儘量少的墨跡與線條,用最簡樸、洗鍊的風格去描繪想表達的意象與物體,用最少的筆墨表達最多的意境,與華嚴經中「一即多,多即一」一句互相呼應。除了形象簡略之外,在畫面構圖上,相對於西方油畫充滿整個畫面的布局而言,禪畫的留白是一大特色。留白處可提供創作者、觀者一個投射的屏幕,讓其心中的餘韻迴旋。此兩項特點「減筆」與「留白」在此圖中皆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2]

與中國禪意山水畫的比較

中國禪宗始於六世紀初,盛行於唐宋,而明清漸式微。日本禪宗則由中國東傳而得,鎌倉時代開始,經室町、桃山時代漸盛行,江戶時代最盛。[3]

日本禪畫在因源於中國,構圖元素仍取自中國,雪舟曾前往中國學畫,並將中國山水畫用自身風格帶回日本,影響了日本之禪意書畫之演進。在日本的禪畫,因同時需當時背景下幕府將軍之需求,或是表達其修行的圖像意義,表達方式因而除漸本土化,發展出日本水墨禪畫風格。

中國與日本對於「禪」解讀的差異性,也影響禪畫。在中國,禪的審美觀注重表現「空靈沖淡之淡,以清幽脫俗為美」,日本則是喜好「閑寂枯淡之淡,以平淡素簡為美」。[4]

參考資料

  1. 汪榮強. . 廣西: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1. ISBN 9787806259870.
  2. . 書畫藝術學刊. 2008, 第四期.
  3. . 華崗佛學學報. 1984, 第7期.
  4. .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5,. 第18卷第2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