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假象

礦物學中,假象英語:)是指某一種礦物或無機化合物已經變異為另一種礦物,故擁有不同的顏色、硬度等化學特質,但仍然保持舊有的外形和結晶習性[1]

替代假象

鐵氧化物替代黃鐵礦晶體

替代假象(substitution)是指某一種礦物被另一種所取代的假象。礦物的外在形狀維持原貌,但內部化學特質已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礦物所有,故顏色、硬度等特徵與原先不同。自然界中常見的例子如木頭(雖然它不是礦物)被二氧化矽石英蛋白石)取代,且木頭的原始細胞壁結構被完整保留,而形成矽化木磷氯鉛礦也時常置換方鉛礦白鉛礦[2]

參考文獻

  1. .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2012年8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3月25日).
  2. .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2012年8月28日].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礦物假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