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山王

祠山王,又稱祠山大帝,名喚張渤,字伯奇,故又稱張王爺。是安徽廣德祠山山神,為中國江浙一帶的知名神祇。通說為夏禹時人,一說漢朝人。

相傳祠山王之父張秉在吳中治水有功,獲得仙女青睞,說:「上帝以君家有功於吳,當世世血食於吳楚之地。」並且嫁給了他,二月初八日生下張渤,張渤為仙女之子,本有法術,成年後,隨著父親治水,引苕、霅之水至廣德,但因為治水動用民工太多,張渤於心不忍,役使鬼神工作,卻仍舊無法成功,張渤急躁,於是自己化身為「豨龍」(龍首的豬)繼續挖土,卻遭到他妻子發覺,法術再也不靈驗了,化為原形的張渤,就只好在安徽廣德的祠山上隱居,偶爾繼續幫忙治水,死後被奉為山神、水神。佛家視之為伽藍神,傳至日本唐朝天宝年間祷雨感應,追贈「水部員外郎」,宋代咸淳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加封「正佑聖烈昭徳昌福真君」。

明太祖金陵雞鳴山設「祠山行宮」,又稱廣惠廟,為「南京十五廟」之一,每年二月遣太常祭之。各地廟宇多稱「祠山大帝行宮」、「祠山真君行祠」,每年自二月初八日至二月十一日皆有祠山王廟會,因張王曾經化身為「豨龍」,故不能以豬肉祭拜,民眾皆以牛肉羊肉祭之。

陔餘叢考》:「俗祀祠山神,称為祠山張大帝,按程棨《三柳軒雜識》廣徳祠山神姓張,避食豨。而引《祠山事要》,王始自長興縣疏聖瀆,欲通津廣徳、化身為豨,縱使陰兵,為夫人李氏所覘,其工遂輟。是以祀之,避豨。」又說「《文献通考》:『祠山神在廣徳、土人多以耕牛為献。』」

資料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