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Laser

福特Laser(英语:Ford Laser)是由福特汽車亞洲部門與日本馬自達汽車共同開發的小型車轎車,用以取代福特Escort車系主打亞洲及大洋洲市場的中產階級客層,於日本及東南亞、大洋洲都有銷售,1985年開始生產,直至2002年停止生產,由福特福克斯(Focus)取代,車體本身以馬自達323為藍本,並重新設計車身外觀。

福特Laser
概览
制造商福特汽車
别称福特Meteor(澳洲
福特Lidea(日本
福特全壘打/金全壘打/Liata/Tierra/Activa(臺灣
福特雷射(港澳
福特Escort/水星Tracer(北美
生产日期1981年-2002年
装配地 加拿大安大略省奧克維爾 [1]
 中華民國桃園市中壢區[2]
 马来西亚雪蘭莪莎阿南[3]
 越南海陽市[4]
 泰國羅勇市 (AAT)[5]
 澳大利亚霍姆布斯[6]
 日本山口縣防府市[6]
奧克蘭[6]
 印尼雅加達[6]
 美國密西根州韋恩[6]
 墨西哥墨西哥城[6]
 菲律賓內湖省聖羅莎[7]
 委內瑞拉巴倫西亞
 哥伦比亚波哥大
 南非比勒陀利亞
 辛巴威威洛韋爾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三門/五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
年表
后继车型福特福克斯

臺灣福特六和汽車翻譯為「全壘打」,在港澳翻譯則為「雷射」。此款車在日本及東南亞、大洋洲市場的對手為日產Sunny三菱Lancer/Mirage豐田Corolla/Sprinter本田Civic速霸陸Impreza現代Elantra大宇Lemans/Cielo/Nexia

歷史

第一代KA/KB型系(1981年-1985年)

福特Laser(第一代KA/KB型系)
概览
别称福特Meteor GA/GB(澳洲
福特全壘打(臺灣
生产日期1981年-1985年(Laser)
1982年-1985年(Meteor)
车身及底盘
車體風格三門/五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Familia (BD)
动力系统
引擎1.1L直列四缸SOHC E1型引擎
1.3L直列四缸SOHC E3型引擎
1.5L直列四缸SOHC E5型引擎
1.5L直列四缸SOHC E5T型渦輪增壓引擎
变速器三速自排/四速手排/五速手排

1981年3月上市的第一代Laser(澳洲福特代號KA),目的是設為福特Escort車系在亞洲及大洋洲市場的後繼車型,採用了馬自達BD緊湊車平台,為該公司第一款採用FF方式的緊湊型轎車。其車體本身以第五代馬自達323/Familia (BD)為藍本,由福特亞太營運中心負責重新設計車身外觀,日本市場並交由馬自達代工生產,銷售通路渠道為福特的Autorama經銷商體系,為福特在亞洲及大洋洲市場的戰略車種。因為採用FF傳動方式之故,其車內空間較對手更為寬敞,設計也更顯新穎,甚至還足以媲美諸多日系對手,但對於其先進的產品力而言,似乎也是相稱的。

車款有四門轎車、三門掀背車及五門掀背車三種,其中四門轎車在大洋洲地區於1982年4月推出雙生車型Meteor(澳洲福特代號GA/GB)供消費者選擇。動力系統方面則搭配1.1及1.3、1.5升直列四缸SOHC引擎,車型共分成GL/Ghia/L/S/Turbo五個等級,其中三門掀背車Turbo型配備了1.5升直列四缸SOHC引擎E5T型並增加渦輪增壓裝置,但是生產數量不多;共同搭配的變速箱則有三速自動排檔、四速手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等三種供消費者選擇。內裝方面,前排座椅可做七段式調整,甚至拆掉頭枕往後打平,可與後排座椅連成平面,而部分較高的等級可選購電動天窗。

此代車系是福特亞太策略決策的重要分水嶺,代表日本系統的車款將逐漸在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取代歐洲系統的車款,其後1982年上市福特Telstar車系更取代了福特Cortina車系主打亞洲及大洋洲市場的中產階級客層。1983年第一代Laser(澳洲福特代號KB)及雙生車型Meteor(澳洲福特代號GB)進行小改款,其車頭及車尾造型皆有改變。

臺灣市場方面,福特六和汽車於1981年即在臺灣組裝第一代Laser,以「全壘打」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而在臺灣國產化的動力版本則搭配1.3及1.5升直列四缸SOHC引擎,車型共分成GL/Ghia/L三個等級,並擁有四門轎車與五門掀背車兩種車款,共同搭配的變速箱則有三速自動排檔、四速手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等三種供消費者選擇。此車系在臺灣一推出即代表福特六和產品線的全面更新,也奠定了日後在臺灣銷售六連霸的基礎。

第二代KC/KE型系(1985年-1989年)

福特Laser(第二代KC/KE型系)
概览
别称福特Meteor GC(澳洲
福特全壘打/全家福(臺灣
水星Tracer北美
生产日期日本:1985年-1989年
臺灣: 1986年–1995年(四門轎車,五門旅行車/廂型車)
臺灣: 1985年–1990年(五門掀背車)
澳洲: 1985年–1990年(四門轎車,三/五門掀背車)
澳洲: 1986年–1994年(五門旅行車/廂型車)
紐西蘭: 1986–1996年 (五門旅行車/廂型車)
南非: 1986年–1995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三/五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廂型車
雙門敞篷車
动力布局FF / 4WD
平台BF平臺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Familia (BF)
动力系统
引擎1.3L直列四缸E3型引擎
1.5L直列四缸E5型引擎
1.6L直列四缸B6型引擎
1.6L直列四缸B6T型渦輪增壓引擎
变速器三速自排/四速自排/四速手排/五速手排
规格
轴距2,400mm
长度3,990mm-4,310mm
宽度1,645mm
高度1,390mm-1,430mm
整备质量880kg

1985年1月第二代Laser(澳洲福特代號KC)正式在日本銷售,並立即於東南亞、大洋洲、南非銷售。此代BF型系延續上一代銷售成功的氣勢,在外觀修飾上得更加洗鍊成熟。與原型車馬自達323一樣,兩部車的車身設計非常相近,除了掛上的廠徽標誌不同。在車款上除了維持上一代的三門/五門掀背車及四門轎車外,還特別加入了五門旅行車/廂型車及雙門敞篷車供消費者選擇,其中三門/五門掀背車在北美洲市場以福特旗下另一品牌水星(Mercury)推出名為Tracer的車款,由臺灣福特六和汽車負責組裝生產並採整車進口的方式在北美洲市場銷售,但其儀錶板設計與原型車馬自達323大不相同。動力方面共有直列四缸1.3升和1.5升、1.6升三種排氣量,車型共分成GL/Ghia/L/TX3四個等級,其中TX3型號為三門掀背車並搭配1.6升直列四缸B6T型渦輪增壓引擎,同時消費者可選擇四速/五速手排和三速/四速自排變速系統等四種。1988年福特針對第二代Laser進行小改款,修改引擎蓋、進氣壩、頭燈、尾燈的造型,同時並停止生產澳洲版雙生車Meteor。

在臺灣地區,福特六和汽車於1986年即在臺灣組裝第二代Laser,繼續以「全壘打」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而在臺灣國產化的動力版本則搭配1.3及1.5升引擎,車型共分成GL/Ghia/L三個等級,並擁有四門轎車與五門掀背車、五門旅行車三種車款選擇,其中搭載1.3升五門掀背車款以「全家福」之名在臺灣販售,搭載1.5升引擎的五門掀背車款為TX3等級。此車系在臺灣一推出不但在國產中小型房車市場大有斬獲,也順利攻下臺灣計程車市場,而一般消費者購買的情況也比前一代日漸增多。1988年與日本及東南亞、大洋洲同步推出小改款(澳洲福特代號KE),同時並於1989年臺灣實施一期環保標準後新增搭載1.6L噴射引擎的改良車款。直至1990年5月第三代Laser以「金全壘打」為名正式在臺灣上市後,福特六和汽車繼續生產第二代Laser採兩代車型同時銷售,並停產1.3升「全家福」及1.5升TX3五門掀背車款,1993年7月再次針對第二代Laser進行第二次小改款並更改型號為Nobel車型,在外觀上直接套用第六代馬自達323 BF型系後期樣式,全車只差在廠徽銘牌不同,只供應五速手排/三速自排四門轎車以及五速手排五門旅行車三種車款供消費者選擇,動力系統一律搭載1.6升噴射引擎,並生產至1995年為止,使得第二代Laser稱霸臺灣市場9年的傳奇正式畫下句點。

第三代KF/KH型系(1989年-1994年)

福特Laser(第三代KF/KH型系)
概览
别称福特金全壘打(臺灣
福特Escort/水星Tracer(北美)
生产日期日本: 1989年–1994年
臺灣: 1990年–1997年
澳洲: 1990年–1994年
紐西蘭: 1990年–1996年
车身及底盘
車體風格三/五門掀背車
四門轎車
五門旅行車(北美)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Familia (BG)
馬自達323/Familia Astina
Eunos 100
起亞Sephia
动力系统
引擎1.3L直列四缸B3型引擎
1.5L直列四缸B5型引擎
1.6L直列四缸B6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SOHC B8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SOHC BP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DOHC BPT型渦輪增壓引擎
1.8L直列四缸DOHC BPD型渦輪增壓引擎
1.7L直列四缸PN型柴油引擎
变速器三/四速自排、五速手排
规格
轴距2,450mm-2,500mm
长度4,270 mm(168英寸)
宽度1,695 mm(66.7英寸)
高度1,340mm-1,385mm
整备质量1,010kg-1,070kg

1989年4月第三代Laser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上市,並於1990年3月正式在大洋洲地區銷售,採用馬自達BG平臺,車款有三、五門掀背型與四門轎車型,繼續沿續上一代KC/KE型系的全時4WDFF系統。此代車型在北美洲市場稱作Escort及水星Tracer,1994年至1997年韓國起亞汽車銷售的Sephia,其機械結構與車身底盤也衍生自此代車款。1991年福特針對第三代Laser進行小改款,修改頭燈及水箱罩造型。

在臺灣地區,福特六和汽車於1990年5月即在臺灣組裝第三代Laser,以「金全壘打」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同時並繼續在臺灣生產第二代KE型系採兩代車型同時銷售,而在臺灣國產化的動力版本則搭配1.3及1.6升多汽門(16V)引擎設計,車型共分成GLX/GL/GLS三個等級,並擁有四門轎車與五門掀背車兩種車款選擇。其中五門掀背車款改搭載1.6升引擎,不再提供入門的1.3引擎,並取消TX3等級,同年6月新增1.8升多汽門(16V)引擎四門轎車Ghia等級。此車系在臺灣一推出不但在國產中小型房車市場大有斬獲,並繼續佔領臺灣計程車市場,而一般消費者購買的情況也比前一代日漸增多,此代車型幾乎已經成為了臺灣日系國產中小型房車的代名詞。1992年第三代Laser進行第一次小改款(澳洲福特代號KH),修改頭燈及水箱罩造型,同時並針對五門掀背車款新增RS1600等級並延續第二代TX3等級的掀背車款定位。1994年進行第二次小改款,將車頭方向燈改為白色,四門轎車車款之車尾部份採用了北美版Escort及水星Tracer四門轎車的尾燈設計,直至1997年生產完畢以後即刻停產,使得第三代Laser稱霸臺灣市場7年的傳奇也正式畫下句點。

第四代KJ/KL/KM型系(1994年-1998年)

福特Laser (第四代KJ/KL/KM型系)
概览
别称福特Liata/Aztec(臺灣
福特Laser Lynx(東南亞
生产日期1994年-1998年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三門掀背車(Lynx)
四門轎車
五門掀背車(Liata)
动力布局FF / 4WD
平台BH平臺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Familia (BH)
馬自達323f/Lantis/Allegro
动力系统
引擎1.6L直列四缸B6D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DOHC BP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自動排檔、五速手動排檔
规格
轴距2,450mm-2,607mm
长度4,155mm-4,440mm
宽度1,670mm-1,710mm
高度1,380mm-1,420mm
整备质量1,110kg

1994年8月第四代福特Laser在日本及港澳、東南亞、大洋洲地區上市,此代車系與第八代馬自達323/Familia一樣採用了BH平台,加長了軸距。車款有三門/五門掀背車型與四門轎車型三種,其中四門轎車型外觀則以當年流行的義大利式風格作為設計,五門掀背車型則交由澳洲福特負責研發生產,僅在港澳及東南亞、大洋洲銷售;至於三門掀背車型其前後保險桿、頭燈與引擎蓋與原型車馬自達Familia Neo有些許差異。而從此代車系開始在亞洲及大洋洲市場出現了好幾種名字:四門轎車型在日本及大洋洲市場全被稱為Laser,而在臺灣則被稱為「你愛她」Liata,東南亞地區稱作Laser Lynx;三門掀背車型在日本及東南亞、大洋洲地區稱作Laser Lynx,在臺灣被稱為Aztec;五門掀背車型在大洋洲地區稱作Laser Liata,而在東南亞地區與四門轎車型一樣稱作Laser Lynx。動力系統方面有1.6L直列四缸B6D型引擎及1.8L直列四缸DOHC BP型引擎兩種,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1996年10月推出小改款車型,將四門轎車及五門掀背車型車頭水箱罩改為直瀑式水箱罩,四門轎車型車尾則改為紅白雙色尾燈組,而四門轎車及三門/五門掀背車型車頭保險桿及後視鏡造型有所更動。

臺灣福特Liata/Aztec

臺灣市場方面,福特六和汽車於1995年4月即在臺灣組裝第四代Laser四門轎車型,以「你愛她」Liata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並配合張學友演唱的「真愛」及「擁有」作為廣告曲,造成轟動,間接促進福特Liata與馬自達323臺灣版熱銷。而在臺灣國產化的動力版本則搭配1.6升直列四缸SOHC引擎,車型共分成GLXi/LXi/Ghia三個等級,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至於三門掀背車型於1995年6月即在臺灣組裝生產,以Aztec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動力系統以1.8L直列四缸DOHC引擎為主,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選擇。1996年再次製作年度廣告,同時並配合林憶蓮杜德偉演唱的「我心仍在」及劉德華演唱的「因為愛」作為廣告曲。1997年4月福特六和汽車針對四門轎車型Liata進行第一次小改款,將車頭水箱罩改為直瀑式水箱罩,車尾則改為紅白雙色尾燈組,而車頭保險桿及後視鏡造型有所更動,同時並配合劉德華演唱的「愛如此神奇」作為廣告曲,繼續促使此代車系在臺灣暢銷。1998年2月Liata進行第二次小改款,自行修改水箱罩造型,車尾則改為全紅尾燈組,同時新增1.8升直列四缸DOHC BP型引擎供臺灣消費者選擇,與三門掀背車型Aztec一樣並生產至1998年10月為止。

第五代KN/KQ型系(1998年-2002年)

福特Laser(第五代KN/KQ型系)
概览
别称福特Laser Lidea(日本
福特Tierra/Activa(臺灣
福特Laser Tierra(泰國)
福特Laser Lynx RS(菲律賓)
福特Lynx(馬來西亞)
生产日期1998年-2000年(日本)
1998年-2002年(大洋洲)
1998年-2007年(臺灣
车身及底盘
车辆类别緊湊型轎車
車體風格四門轎車
五門掀背車
动力布局FF / 4WD
平台BJ平臺
相关车型馬自達323/Familia (BJ)
动力系统
引擎1.6L直列四缸DOHC ZM-DE型引擎
1.8L直列四缸DOHC FP-DE型引擎
2.0L直列四缸DOHC FS-DE型 / FS-ZE型引擎
变速器四速自動排檔、五速手動排檔
规格
轴距2,450mm-2,607mm
长度4,155mm-4,440mm
宽度1,670mm-1,710mm
高度1,380mm-1,420mm
整备质量1,110kg

1998年10月第五代Laser在日本及東南亞、大洋洲地區上市,與原型車第九代馬自達323/Familia一樣採用了BJ平台。此代車系因受到馬自達開發費用削減的影響,故全車約有許多主要零件與第七代馬自達626及第五代福特Telstar共用。車款有四門轎車或五門掀背車兩種款式選擇,並取消了三門掀背車,其四門轎車型的外觀設計變得比較保守,而全車之車頭及車尾造型與第九代馬自達323/Familia不同的是比較偏向福特主導的New Edge風格。

此代車系和上一代車系一樣以不同名稱在亞洲及大洋洲市場銷售,日本市場全被稱為福特Laser Lidea,而在臺灣則被改名為TierraActiva,在大洋洲及東南亞、港澳地區則一律稱Laser。日本市場所採用的引擎是1.3/1.5/1.8/2.0四種,其中1.5/1.8擁有4WD系統,後者更加上LSD;至於大洋州及東南亞地區所採用的引擎是1.6/1.8/2.0三種。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

由於福特亞太總部當時決定將第一代福特Focus定位在世界車,所以此代車系在日本地區生產至2000年後由第一代Focus取代,大洋州地區方面則與第一代Focus並售至2003年。

臺灣福特Tierra/Activa

臺灣市場方面,福特六和汽車於1998年12月即在臺灣組裝第五代Laser四門轎車型,以Tierra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而在臺灣國產化的版本則沿用第九代馬自達323外觀,全車只差在廠徽銘牌不同,動力系統則搭配1.6升及1.8升直列四缸SOHC引擎,車型共分成GLXi/LXi/Ghia兩個等級,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至於五門掀背車型於1999年6月即在臺灣組裝生產,以Tierra Life為名正式在臺灣銷售,動力系統以1.6升直列四缸DOHC引擎為主,變速系統方面有四速自動排檔及五速手動排檔兩種方式選擇,同時邀請知名歌手杜德偉擔任代言人並演唱廣告曲「情人」。2000年6月福特六和汽車針對1.8升四門轎車型推出小改款車型Tierra LS,並自行修改車頭及車尾造型。同年9月推出1.6升廉價版四門轎車Activa及五門掀背車款Activa Life,其車頭及車尾造型繼續沿用第九代馬自達323前期外觀,僅修改車頭水箱罩造型,同時邀請知名樂團五月天擔任代言人並演唱廣告曲「為什麼」,以最大的小車為針對年輕的顧客族群訴求,廣告標語是「叫我大A」。2004年第二代Focus在臺灣組裝生產後,Tierra LS及Activa/Activa Life則繼續生產至2008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實施四期環保新制上路為止。



參考資料

  1. . Media.ford.com. [27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June 2010).
  2. . Media.ford.com. [27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September 2009).
  3. . Media.ford.com. [27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30).
  4. . Media.ford.com. [27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6).
  5. . Media.ford.com. [27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ne 2012).
  6. Tony Davis, The New Car Buyers Guide, 1990/91 Edition, Universal Magazine, Melbourne, Australia
  7. Sarne, Vernon. . Top Gear Philippines. 27 June 2012 [3 June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