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

科學怪人》(英語:),又名《科學怪人:另一個普羅米修斯》,又译作《弗兰肯斯坦》,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诞生于日内瓦湖畔,出自英國女作家玛丽·雪莱之手。最初出版於1818年,較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屬於受到浪漫主義影響的哥特小说。後世有部份學者認為這部小說可視為恐怖小說科幻小說的始祖;不過,目前已知1764年出版的《奧特蘭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方為第一部哥特小說恐怖小說,所以稱其為科幻小說較為適切,作品融入了啟蒙時代科學幻想的成份,弗兰肯斯坦本人其實是故事中的瘋狂醫生,因為以科學的方式使死屍復活,所以中文版译作《科學怪人》。而那个人造人稱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科學怪人
小說《科學怪人》的原版內頁
副标题The Modern Prometheus
原名Frankenstein; or, The Modern Prometheus
作者玛丽·雪莱
系列1冊
语言英語
作品主题哥德小說恐怖小說軟科幻小說
发行情况
出版机构Lackington、Hughes、Harding、Mavor & Jones
出版日期1818年
出版地 英國
媒介紙本
页数280頁
所获奖项NPR Top 100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Books[*]

劇情提要

故事主要描述一個科學家的瘋狂計劃,維多·法蘭克斯坦計劃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一個生命體,说是想打造一个完美的人。於是,他從墳場精挑細選後挖出屍塊,以專業知識判斷還能使用哪部分,再將之拼成人型,通过电击賦予他生命。不久,弗蘭肯斯坦便發現這是個嚴重的錯誤,他製造了一個怪物。怪物先是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然后又杀死了他亲爱的新娘伊丽莎白。於是,他開始追殺這個怪物,怪物也本能地逃亡,雙方發生多次衝突。最后弗兰肯斯坦死去了,怪物也自焚而死。

改編

《科學怪人》的草稿

《科学怪人》发表后,出现大量重写或续写的作品、电影、戏剧、电视作品等。但大多與原作所描述的怪人一樣,頭上滿佈疤痕、強壯又高大(2.5米),脸色枯黄,眼窝深陷,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而怪物的脖子或太陽穴通常都有大螺絲,一般認為這是弗蘭肯斯坦為了增強導電使之復活而裝上的,上述的設定使得它更像個怪物;也有將科學怪人改編成面惡心善的作品,這種心地善良的怪物通常被稱為「Frankenstein」,但其實在原作中,這怪物是沒有名字的,這怪物只被稱為“怪物”(the monster),而製造他的人是有名字的,叫Victor Frankenstein。這類作品多半改編成卡通,但在卡通中,弗蘭肯有點像客串的角色。怪物的名字「弗蘭肯」(Franken)多被認為是取自弗蘭肯斯坦的原文名稱“Frankenstein”。

評價

西奥多·冯·霍尔斯特1831為其繪製的插圖

《科學怪人》出版之後評價兩極化比較嚴重。沃爾特·斯科特在《布萊克伍德雜誌》上說他雖然不認為文中描繪的辦法能夠給予怪物智慧,但他確實看出作者有寫作的天分[1]。但約翰·威爾遜·克羅克在《季度評論》中匿名撰文稱雖然作者的想法和語言都很有力量,但文章本身只是“一連串恐怖又噁心的胡言亂語”。[2]

参见

参考资料

  1. Scott, Walter. . 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 March 1818: 613–620.
  2. . The Quarterly Review. January 1818, 18: 379–85. a tissue of horrible and disgusting absurdity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科學怪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