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摩多巨蜥

科摩多巨蜥學名:)又譯科莫多巨蜥,俗稱科摩多龍,屬於巨蜥科巨蜥屬,是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僅分布於印度尼西亚的四个島嶼。

科摩多巨蜥
化石时期:3.8–0 Ma
PreЄ
上新世至今
野生科摩多巨蜥,攝於印尼林卡島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科: 巨蜥科 Varanidae
属: 巨蜥属 Varanus
种: 科摩多巨蜥 V. komodoensis
二名法
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 1912
科摩多巨蜥的分布範圍:
■ 綠色:現存範圍
■ 紅色:原始範圍

特征

科摩多巨蜥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至3公尺(10英尺)。在野生環境,成年的大科摩多巨蜥普遍重約70公斤(154磅),但獵獲的樣本往往會比這還要重一些。已證實最大的樣本為3.13公尺(10英尺3英寸)長,166公斤(365磅)重(未消化的食物計算在內)。薩氏巨蜥Varanus salvadorii,一稱鱷魚巨蜥)可能比科摩多龍更長,但比較瘦削,體重亦不如科摩多巨蜥重。[2] 在世界上的26種巨蜥中,只有科摩多巨蜥有毒牙;但其聲帶並不發達,被激怒時也只會發出"嘶嘶"聲[3]。科莫多巨蜥的腳上有尖銳的爪子幫助牠們撕裂獵物的肉,粗壯的大尾末端的尾鞭可掃倒敵人,身上粗厚的硬皮可讓牠們在獵蛇時防止被蛇咬傷。

分佈

據估計,現存6,000頭科摩多巨蜥,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有1,700頭、林卡島有1,300頭、莫堂島上有1,000頭,弗洛雷斯島可能有2,000頭(牠們可在這四島之間遷徙)。

习性

一對打鬥中的雄性科摩多巨蜥

科摩多巨蜥是肉食性食腐動物。牠們會靜悄悄地靠近獵物,然後突襲,牠們可以時速30公里短暫奔跑。科摩多巨蜥咬過獵物以後,會把獵物放走,然後跟蹤牠們,讓獵物慢慢失血死亡(不過牠們偏好一口咬死獵物)。澳洲墨爾本大學毒液專家布萊恩‧佛萊博士(Bryan Fry)研究發現,科摩多巨蜥的下顎有好幾條毒腺,會分泌一種類似蛇毒的毒液,讓獵物的血液無法凝固,血管擴張,進而肌肉麻痺、意識喪失、休克,迅速失血過多致死。過去認為牠們是仰賴口腔中的48細菌造成獵物敗血症身亡,這項早期研究的推論,已被新的研究推翻,科摩多巨蜥的口內細菌並無特殊之處(造成感染的是島上的死水坑中的細菌)。[4][5]咬傷理論上仍可造成敗血症發生,但獵物在此之前幾乎都會因毒液而死亡。科摩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有毒动物。

科摩多巨蜥的食物種類包括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鳥類,鳥蛋,小型哺乳動物猴子野豬山羊鹿水牛(由布吉人引入)以及動物屍體(上新世時期的科摩多巨蜥甚至會獵食現今已滅絕的劍齒象)。據發現,在野生環境,科摩多巨蜥也會獵食較年幼的同類。牠們偶爾會攻擊人類或覓食人類屍體,因此村民的墓地要用水泥密封(也食用村民的牲畜)。至今約有12人死於巨蜥攻擊,然而,據報也有敗血症的生還者。

雄性科摩多巨蜥有時會為了爭奪統治權而相互爭鬥,但一般不會下死手,只要征服對方即可[6]

科摩多巨蜥的繁殖期約在5-8月間,9月產卵。雌巨蜥會將卵產在地底或樹穴以保護牠們。一窩卵平均有20顆卵,孵卵期為7個月。但是,人工孵化的科摩多巨蜥出生後,一般無法自衛,多數因而不能存活。頭幾年,年幼的科摩多巨蜥一般會在樹上生活,那裏有更大的生存機會。科摩多巨蜥約5年便達性成熟,可以長至2公尺長,牠們最多有30年的壽命。

有文獻提及科摩多巨蜥也能做到孤雌生殖,只是產下的都是雄性蜥蜴,由於科摩多巨蜥的性連染色體分為W和Z,雌性的組合為WZ,雄性的則是ZZ,在科摩多巨蜥的孤雌生殖中會讓一個配子代替精子受精(非自然情況下,這種機制理論上代替精子受精的配子甚至可以來自另一個雌性個體,已有其他動物相關實驗證明),如果性聯染色體的組合是WW則無法生殖,因此只有以ZZ性聯染色體組合的受精卵能著床。

研究

印尼發行的科摩多巨蜥硬幣

1910年,歐洲人首度发现科摩多巨蜥。1912年以後,爪哇島茂物的動物學博物館主管Peter Ouwens撰寫了一份報告,把科摩多巨蜥公諸於世。1980年,科莫多國家公園成立,以保護科摩多巨蜥物種。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科莫多龍分類
维基物种中的分类信息:科莫多龍

參考文献

  1.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26 August 2017].
  2. Claudio Ciofi. . Scientific American. [2013-11-21] (英语).
  3. 蕭, 星寒. .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3年5月: 頁127. ISBN 978-7-115-30848-1.
  4. Christie Wilcox. . Discover. June 25, 2013 [2017-05-27] (英语).
  5. . Science & Innovation. 2013-06-27 [2019-05-27].
  6. 朱盈库、任艳阳. . 環球網. 2016年10月3日 [2017-10-1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