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騎士

空洞騎士(英语:,又译作「」、「」)是一款由Team Cherry製作與發行的動作平台類遊戲,2017年2月24日首先於Windows平台發售,之後又推出MacOSLinux任天堂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等版本。[1]遊戲的部分開發資金來自於Kickstarter網站的群眾募資,直到2014年底募款結束為止累計金額超過5萬7千多澳元[2]

空洞騎士
    遊戲封面
    类型動作平台银河恶魔城
    平台Microsoft WindowsMacOSLinux任天堂SwitchPlayStation 4Xbox One
    开发商Team Cherry
    发行商Team Cherry
    设计师William Pellen
    David Kazi
    美术Ari Gibson
    音乐Christopher Larkin
    引擎Unity
    模式單人
    发行日Microsoft Windows
    • 全球:2017年2月24日
    MacOSLinux
    • 全球:2017年4月11日
    任天堂 Switch
    • 全球:2018年6月13日
    PlayStation 4、Xbox One
    • 全球:2018年9月25日

    遊戲故事講述一位小騎士所進行的冒險,前往探查一座荒廢多時的昆蟲王國聖巢(Hallownest)。在旅途中探索未知地區、擊敗敵人、收集物品&護符、認識各式各樣的蟲,並解開這座王國隱藏的歷史與秘密,並在過程中了解自身的使命,最後成為空洞騎士。 本作是2D橫向動作遊戲,類銀河惡魔城,相對於可愛的畫風,其劇情反而較為黑暗,而劇情方面並無直接敘述,需要玩家調查各個NPC以及遍佈地圖的線索才能窺得一斑。

    2019年2月14日,官方宣布將推出續作《空洞騎士:絲綢之歌》(Hollow Knight: Silksong),未來將在Windows、Mac、Linux、Switch平台推出,其他平台則會較慢推出。這次將由《空洞騎士》中的角色「大黃蜂」(Hornet)擔任主角,戰鬥方式異於前作、並包含更多新內容。[3]

    遊戲玩法

    《空洞騎士》實際遊玩畫面

    《空洞騎士》的遊戲方式主要分為探索、平台移動、戰鬥三大層面。作為平台類型的遊戲,玩家可使用各種移動與戰鬥技巧,諸如衝刺、閃避、二段跳躍、法術攻擊等等,[4]以助於探索遊戲中廣大的世界。作為類銀河惡魔城的遊戲,地圖分為數個大區域,每個區域由無數的場景連結而成,某些地區需要先取得特定物品或能力後才能進入。[5]遊戲地圖不會自動出現,必須向商人購買才能查閱各區域地圖,或是跟商人購買道具讓玩家能記錄下已探索過的地區。

    遊戲的戰鬥系統偏重近戰,以平砍為主,沒有複雜的指令連招。 主角的武器是一根骨釘(Nail),被當作長劍來揮砍,可進行上下左右四個方位的攻擊。 骨釘可透過升級來強化攻擊力,此外還可學習名為骨釘技藝的招式,可借用由蓄力施展出三招攻擊招式。 法術則是另一套攻擊手段,如同骨釘技藝也有三招,且後續還能各強化一次,需要消耗靈魂才能施展。 護符可裝備到身上並產生如增加血格、提升揮砍速度之類的增益效果。在許多區域中會出現BOSS級別的敵人,若不擊倒則可能無法繼續向前探索,另外還有些BOSS會掉落一些關鍵道具或法術。

    遊戲中的交易貨幣名為吉歐(Geo),用來購買物品或其他用途,可透過擊敗敵人來收集。除了血量以外,靈魂(Soul)是另一項常駐的重要數值,作用是回復血量或施展法術,每次使用骨釘攻擊敵人便會吸收到一些靈魂。當玩家死亡後便會失去全部的吉歐並降低靈魂容量上限,必須返回死亡時的地點擊殺自己的虛空才能取回,若是返回中途再次死亡則會失去所有吉歐。[5]

    劇情

    遊戲設計劇情讓玩家從細節中推論,故未必完全準確。

    《空洞騎士》設定在一個遭到廢棄已久的王國-聖巢(Hallownest),遊戲主角騎士(The Knight)某天來到了聖巢上方的小鎮-德特茅斯(Dirtmouth)並由鎮中的一口古老水井下降到王國中。在這個逐漸衰敗的王國中,幾乎全部的居民都被一種未知並緩緩散播的疾病感染,喪失了意志並不斷的攻擊著騎士。旅途中騎士也遇見了聖巢的保護者大黃蜂(Hornet)阻礙他的前進。隨後,三位守梦者(Dreamer)找上了騎士,並希望騎士幫助解除他們從前封印起來的詛咒。 聖巢的歷史也漸漸浮現。

    許久之前,一位叫做輻光(The Radiance)的強大神靈統治著蟲群,用其能量掌控著所有蟲子的意志。在此同時,一個古老強大的種族沃姆(Wyrm)滅絕,但有一隻沃姆重生成為了一隻新的蟲子-白色君王(Pale King)。君王解救了蟲群脫離輻光的控制,並建立了偉大的聖巢王國。遊戲中散播的疾病便是由被激怒的輻光所創造,試圖慢慢毀滅白色君王的王國。君王在試著消滅疾病無效後,發現了一種名為虛空(Void)的物質。君王試圖將虛空的能量裝進容器內,創造出一個沒有感情、純粹由虛無構成的生物,以用來將輻光的感染容納在身體裡。在無數的失敗後,僅有兩個虛空生物存活了下來-遊戲主角騎士和一位成功達到純粹虛無的容器-虛空騎士(Hollow Knight)。帝王將搭載著感染的虛空騎士給封印在黑卵神殿內,並由三位夢術士的能量保護著封印。

    但是白色君王某天突然失蹤(遊戲未說明他已去世或逃離聖巢),虛空騎士體內的感染也開始慢慢地突破封印,聖巢也遭到毀滅。騎士回想起是自己當初也是一個失敗的容器,在被丟棄後成功逃離了困住自己的深淵。夢術士們希望騎士能打破封印並殺死虛空騎士,並將感染給包覆在自己體內,成為新一任虛空騎士。大黃蜂卻相信以騎士強大的戰鬥能力,說不定兩人能夠成功的消滅感染的根源-輻光。遊戲最後有三種結局:

    結局一:騎士殺死了虛空騎士並將感染封印在自己體內,成為新任虛空騎士。

    結局二:騎士獲得了虛空之心,得到了控制虛空的能量。大黃蜂幫助騎士打倒虛空騎士。結尾和結局一相同,只是大黃蜂成為了新任夢術士並且能量被用以封印感染,兩人一同被永遠困在神殿內。

    結局三:騎士獲得了虛空之心,得到了控制虛空的能量。大黃蜂幫助打倒虛空騎士後騎士進入虛空騎士的夢中世界,並挑戰輻光。隨後,騎士解放了虛空的力量並把輻光拉入深渊,自己的身體也毀壞暗示騎士回歸虛空或死亡。結尾大黃蜂看了一眼騎士破碎的面具後黯然離開。

    结局四:骑士进入神居,通过五门后从根本上消灭辐光,并且进化成虚空之神,成为了圣巢新的神,虚空控制了一切。

    结局五:骑士进入神居,将花送给寻神者,通过五门后从根本上消灭辐光,并且进化成虚空之神,成为了圣巢新的神,但是花将虚空转移,圣巢回复和平。

    音樂

    Hollow Knight Original Soundtrack
    Christopher Larkin原声带
    发行日期2017年2月10日 (数字下载)[6]
    类型游戏音乐原声
    时长1:08
    Hollow Knight: Gods & Nightmares
    Christopher Larkin原声带
    发行日期2017年8月9日 (数字下载)[7]
    类型游戏音乐原声
    时长0:34
    Hidden Dreams
    Christopher Larkin原声带
    发行日期2017年8月3日 (数字下载)[8]
    类型游戏音乐原声
    时长0:08

    開發

    2014年11月Team Cherry在Kickstarter網站發起《空洞騎士》的募資活動,並於同年12月達成目標金額。2015年1月遊戲開發引擎由Stencyl換成Unity,以應付更多遊戲內容。[9]2015年9月遊戲的Beta測試版發送給募資活動的贊助者來試玩,官方也繼續努力達成募資活動設定的開發目標。[10]2017年1月官方宣布遊戲也將登上任天堂Switch平台,但最初募資時承諾推出的WiiU版本則停止開發。[11]2017年2月24日遊戲於Windows平台正式發售。

    《空洞騎士》的部分靈感源自於FC平台的老遊戲《薩爾達傳說:林克的冒險》、《沙那多》(Faxanadu),《銀河戰士系列》與《惡魔城系列》同樣对其有一定的影響,近期的《黑暗靈魂》也有帶來一些啟發但並非主要的部分。[12]

    發行

    2017年6月Team Cherry宣布與IndieBox網站合作推出遊戲實體版的訂閱服務,訂閱者可獲得一份限量收藏版遊戲,內含一張DRM-free版遊戲光碟、原聲帶、說明書、Steam版遊戲序號、以及其他相關周邊物品。[13]

    2017年11月14日官方宣布遊戲的任天堂Switch版本將延期至2018年初期發售,未來也有機會在其他平台推出,但目前暫時沒有具體計畫。[14]

    擴展內容

    遊戲發售後預計推出三次擴展內容更新,都是免費提供給玩家。第一波擴展內容「隱藏夢境」(Hidden Dreams)於2017年8月3日推出,該次更新包含2個新BOSS、新的傳送道具、新的鹿角車站等內容。[15]

    第二波擴展內容「格林劇團」(The Grimm Troupe)於2017年10月26日推出,該次更新包含新的劇情任務、新的BOSS與小怪、新的護符、更多NPC...等內容。[16]

    2018年1月官方宣布第三波擴展內容「Gods & Glory」將於2018年初期推出,該次更新包含新的劇情任務、BOSS、NPC、護符,以及新的遊戲模式。[17]2018年8月15日,官方宣布該擴展內容更名為「Godmaster」,將於8月23日推出。[18]

    銷售

    遊戲發售後一個月銷量超過6萬5千份,[19]2017年5月17日銷量超過10萬份[20],2017年9月14日為止銷量超過50萬份,[16]直到2018年6月初為止銷量已超過100萬份。[21]Switch版本在發售兩周後銷量就超過25萬份。[22]2019年2月14日,官方透露銷量已超過280萬。[23]

    評價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Metacritic(PC) 87/100[24]
    (NS) 90/100[25]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Destructoid10/10[26]
    EurogamerRecommended[27]
    IGN9.4/10[28]
    NintendoLife9/10[29]
    任天堂世界报道10/10[30]
    PC Gamer美国92/100[31]
    PC PowerPlay8/10[32]
    VideoGamer.com8/10[33]

    《空洞騎士》在發售後普遍獲得好評,Windows版本在Metacritic網站獲得87分的媒體平均分數;[34]任天堂Switch版本获得了更高的90分媒体平均分数。[25]

    獎項

    年份獎項類別結果參考資料
    2017 遊戲大獎 最佳初次亮相獨立遊戲 提名 [35]
    PC Gamer 年度遊戲獎 最佳平台類型遊戲 獲獎 [36]
    Destructoid 年度遊戲獎 最佳PC遊戲 提名 [37]
    IGN's Best of 2017 Awards 最佳平台類型遊戲 提名 [38]
    2018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 最佳初次亮相遊戲 (Team Cherry) 待定 [39]
    2019 国家电子游戏行业研究院 藝術指導 提名 [40][41]
    角色設計 提名
    設計,新IP 獲獎
    動作遊戲 提名

    參考資料

    1. . 2017-02-22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2. Team Cherry. . Kickstarter. 2014-11-19 [2017-03-14].
    3. Aaron Souppouris. . engadget. 2019-02-13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4).
    4. Sam Foxall. . Pcgamesn. 2017-02-11 [2017-11-01].
    5. Jed Whitaker. . Destructoid. 2017-03-27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6. . Bandcamp.
    7. . Bandcamp.
    8. . Bandcamp.
    9. . Team Cherry. 2015-02-02 [2017-11-01].
    10. . Team Cherry. 2015-09-01 [2017-11-01].
    11. . Team Cherry. 2017-01-21 [2017-11-01].
    12. . Tosche Station. 2015-11-16 [2017-11-01].
    13. . www.theindiebox.com. [2017-06-03].
    14. Alessandro Barbosa. . Critical Hit. 2017-11-14 [2017-11-14].
    15. . Team Cherry. 2017-06-08 [2017-11-01].
    16. . Team Cherry. 2017-09-14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7).
    17. . Team Cherry. 2018-01-31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6).
    18. Colin Stevens. . IGN. 2018-08-15 [2018-08-23].
    19. Team Cherry. . Kickstarter. 2017-03-28 [2017-11-01].
    20. Team Cherry. . Kickstarter. 2017-05-17 [2017-11-01].
    21. Alex Walker. . Kotaku. 2018-07-05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4).
    22. Colin Stevens. . IGN中國. 2018-07-02 [2018-08-23].
    23. Alex Walker. . Kotaku. 2019-02-15 [2019-02-19].
    24. . Metacritic. [27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25. . Metacritic. [27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26. Whitaker, Jed. . Destructoid. 27 March 2017 [27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27. Blake, Vikki. . Eurogamer.net. 28 June 2018 [28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英语).
    28. Marks, Tom. . IGN. 21 June 2018 [22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29. Mundy, Jon. . Nintendo Life. 19 June 2018 [22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30. Abou-Nasr, Adam. . Nintendo World Report. 22 June 2018 [24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31. Marks, Tom. . PC Gamer. 10 July 2017 [10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32. Forrest, Tavish. . PC PowerPlay Magazine. 15 May 2017 [23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33. Cook, Adam. . VideoGamer.com. 27 June 2018 [27 June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8).
    34. Makuch, Eddie. . GameSpot. 2017-12-08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35. PC Gamer staff. . PC Gamer. 2017-12-17 [2017-12-31].
    36. Carter, Chris. . Destructoid. 2017-12-12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37. . IGN. 2017-12-20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38. Gamasutra staff. . Gamasutra. 2018-01-05 [201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39. . 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11 February 2019 [13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40. . National Academy of Video Game Trade Reviewers. 13 March 2019 [13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