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公民

第四公民》(英語:)是一部2014年由罗拉·柏翠丝执导的美国纪录片,讲述了爱德华·斯诺登棱镜门事件。2014年10月10日于纽约电影节首映,10月24日于美国上映。该片获得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以及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第四公民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羅拉·柏翠絲
监制羅拉·柏翠絲
Mathilde Bonnefoy
Dirk Wilutzky
主演爱德华·斯诺登
葛倫·葛林華德
William Binney
Jacob Appelbaum
Ewen MacAskill
摄影
  • Kirsten Johnson
  • Trevor Paglen
  • Katy Scoggin
Mathilde Bonnefoy
制片商
  • HBO Films
  • Participant Media
  • Praxis Films
片长114 分钟
产地美国
德国
语言英文
德文
葡萄牙文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4年10月10日 (2014-10-10)纽约电影节
  • 2014年10月24日 (2014-10-24)(美国)
  • 2015年4月11日 (2015-04-11)(2015金馬奇幻影展)
  • 2015年4月18日 (2015-04-18)(台灣)
发行商溫斯坦影業
票房$1,706,163[1]

背景

2013年1月,羅拉·柏翠絲收到一封來自一名陌生人的加密電郵,寄件人自稱Citizenfour(公民四)[2]。他在電郵中提供了美國國家安全局和其他情報部門進行非法竊聽的內幕資料。在这时,柏翠絲正著手於一部講述九一一襲擊後美國各個監聽計劃的紀錄片,已为此奋斗數年。2013年6月,柏翠絲在調查記者葛倫·葛林華德及《衛報》情報新聞記者Ewen MacAskill的陪同下携攝影機前往香港[3],首次與該陌生人會面。这名陌生人就是爱德华·斯诺登。之後他們又有幾次會面。這套紀錄片基於這幾次會面的錄影片段製成。

阵容

制作

2012年,柏翠絲已開始着手拍攝她的911三部曲的第三部影片,計劃在片中廣泛探討國內監聽,訪問了朱利安·阿桑奇葛倫·葛林華德、William Binney和Jacob Appelbaum[4]。斯諾登與葛林華德嘗試进行加密通訊失敗後,在2013年1月初次聯繫上柏翠絲[5][6]。2013年5月下旬,柏翠絲飛往香港。2013年6月在香港Mira Hotel斯諾登的房间开始拍摄,為期八天[4]。後來柏翠絲前往莫斯科,拍攝葛林華德第二次訪問斯諾登。

保安措施

據軍事作家Peter Maass等人所述[7],柏翠絲為這紀錄片採取多個保安措施。她在經歷了入境美國時反覆在邊關被扣留後[7],移居到德國柏林[8]。她帶同史諾登的影片從香港直飛德國,在德國編輯影片,以防止FBI人員携搜查令現身搜她的幾個硬盤。所有影片片段都儲存在多重嵌套式防護的加密硬盤中[9]。她用來閱讀機密文件的電腦與互聯網以網閘分隔。葛林華德稱讚她「有全套的專家知識,知道如何用完全的技術上和操作上的安全做這種新聞」。Maass評論道柏翠絲的保安技術「在這個政府監聽無孔不入的時代尤其重要,遠超出新聞界慣常做法」,又引述史諾登的話稱「今年事件揭發後,應該清楚記者和線人間通訊不設加密是罔顧後果,不可原諒」[7]

Mathilde Bonnefoy也討論到電影製作的加密流程,補充到「如果我們的談論是特別機密的,我們會把所有電子裝置移離房間,或者我們在編輯室外某處會面,不帶手提電話」[10]

紐約電影節選擇電影的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報導[11],柏翠絲數次更改為紐約電影節選片委員會初次放映影片的地點,因怕有人在追蹤她的行動。委員會觀看了影片的粗略剪輯,剪走了敏感資料片段,而紐約電影節「要為影片獲選一直保密至九月中」,影片「沒包括在日程表和各種文件中,直到我們可以公開談論這套影片為止」。影片在最後一刻加入電影節的主要項目中,這在紐約電影節從未有過先例[12],「影片兩場放映的票僅幾小時就已售罄」[11]

片尾致謝名單中少有地[9]列出幾個自由軟體計劃和保安工具,沒有了這些軟體「影片不可能完成」。這些軟體包括TorTailsDebian GNU/LinuxOff-the-Record MessagingGNU Privacy GuardTrueCryptSecureDrop。2014年10月,電子前哨基金會發表了關於片中致謝的軟體的一個資訊頁[13]

评价

Metacritic上34家媒体综评88分,获得广泛赞誉。入选《华盛顿邮报》评选的年度十佳影片。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佳片第八名[14]

奖项

参考资料

  1. . Box Office Mojo. [December 1, 2014].
  2. Andy Greenberg, , Wired magazine, October 13, 2014
  3. Suzanna Andrews; Bryan Burrough; Sarah Ellison, , Vanity Fair, May 2014
  4. Packer, George. . The New Yorker. October 20, 2014 [December 12, 2014].
  5. Lapin, Andrew. . NPR. October 24, 2014 [December 12, 2014].
  6. Glenn Greenwald, , [2015-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7. Peter Maass, , New York Times, August 13, 2013
  8. Carole Cadwalladr, , The Guardian, November 9, 2014
  9. Andy Greenberg, , Wired magazine, October 15, 2014
  10. Scott Macaulay, , Filmmaker magazine, Oct 20, 2014
  11. Eugene Hernandez, , Film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 October 14, 2014
  12. Scott Feinberg, , Hollywood Reporter, September 16, 2014
  13. Parker Higgins, ,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October 29, 2014
  14. . 时光网. 2014-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