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團

管樂團英語:,亦稱wind band、symphonic band、symphonic winds、wind orchestra、wind symphony、wind ensemble、symphonic wind ensemble)是由木管樂器銅管樂器以及打擊樂器所組成。它多變的曲目包括原創的管樂曲、改編的古典音樂輕音樂、以及流行音樂。雖然管樂團跟行進樂隊所使用的樂器很接近,但是管樂團的主要目的是管樂合奏。

背景

中華民國(臺灣)

早在1942年,仍屬日本轄下的臺灣地區就有多達53個管樂隊[1]:1,多於婚喪喜慶等儀式場合擔任伴奏角色,其成員與活動並不特別受到重視。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重視軍樂發展,並將軍樂隊引進各級學校[2]:23。1951年7月政工幹校成立,下設的業科班音樂組亦開辦專門的音樂教育課程[註 1],學生須接受和聲、對位、配器等理論教育。歷經軍、民兩方多年推動,管樂教育資源始日益健全,此外演奏人才陸續學成歸國,也促成一股蓬勃的臺灣管樂發展現勢。除軍方系統外,民間各級學校也陸續籌組樂隊或儀隊,以師大(1950年)、台大(1954年)及北一女中(1963年)等為其中代表。1976年,「自強管樂隊」成立,而後更名為「幼獅管樂團」[註 2],此樂團對臺灣管樂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1979年,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轄下的「台北青少年管樂團」成立,同屬臺灣管樂界重要的里程碑[1]:73

管樂師資橫跨軍、民兩界的現象,乃是時局所致,戰時的政軍關係密切,各單位間尤其以不分彼此的方式相互協助,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共同擔負教育的責任[1]:58–9。也因此,管樂合奏在臺灣發展的早期歷程中,軍樂體系演奏者的貢獻甚鉅,舉凡樊爕華、許德舉、薛耀武、劉天林、畢學富等人,對於後輩管樂人才的養成皆有相當的影響性。軍民合作的臺灣管樂文化,在1980年代後逐漸式微,隨著專業師資和設備的擴充,民間管樂活動已經能夠自給自足[1]:61。台灣管樂協會指出,台灣的小、中學,以及大專院校等場域,在2007年合計約有1500個管樂團隊之多[1]:99。另根據教育部國教司統計,2007年臺灣「共有2941校有藝團,有1997269位國中小學生至少會吹奏一樣樂器」[1]:83,顯示隨著管樂藝才教育成果逐漸壯大,基層學生也從中直接受惠,凡此皆是管樂文化在臺灣穩定發展的正面現象。

樂器組成

管樂團的編制並沒有標準化;作曲家常會視情況增刪所使用的樂器。每個分部經常是要兩位演奏家演奏;以下列出經常使用的樂器。

銅管樂團

顧名思義,銅管樂團(Brass Band)是由銅管樂器組成的。使用的銅管樂器種纇比一般管樂團通常使用的要多,包括柔音號(Flugelhorn)、短號、高音短號、中音號(Alto horn)、F調低音號等,在打擊樂器的使用上與管樂團相似。銅管樂團常見於歐美各地,然而雖然配置相似,各地的銅管樂團卻因為自己的文化和民風而使演奏風格大不相同。銅管樂團演奏的音樂纇型十分廣範,與一般的管樂團幾乎無異。

目前臺灣僅有兩業餘英式銅管樂團-金頌銅管樂團及高雄金讚銅管樂團在運作中。

木管合奏團

木管合奏團(Woodwind Choir)是在管樂世界的另一面的一個新興的合奏型式。它由管樂團中的的木管部分(長笛、雙簧管、單簧管、低音管、薩克管)組成,不包括打擊樂器。因為這是專為木管而設的合奏,所以使用的樂器也非常的廣範,短笛英國管、倍低音管、倍中音單簧管和倍低音單簧管等都會被用上。但木管合奏團的曲目到目前為止還是很有限,而且是以教育方向為主。

管樂團

管樂團(Concert Band, Wind Band)通常指非謀利的業餘管樂團隊。Concert Band 和Wind Band無論在配置和演奏曲目上都沒有明顯差異,但Concert Band多用於描述學校管樂團,而Wind Band就偏向社會上的業餘管樂團。

敲擊樂團

敲擊樂團 (Percussion Band) 是由敲擊樂器組成的。

步操樂團及鼓號樂團

步操樂團(Marching Band)也被稱為銀樂隊、樂旗隊。步操樂團常常在戶外表演,通常會穿上漂亮的制服。在演奏音樂的同時,以步操排列成不同的隊形,甚至加上少量的舞蹈。步操樂團通常會有一個領袖,使用軍樂隊專用指揮棒來指揮並帶領樂隊做出不同的列隊和動作。步操樂團經常在各種節慶儀式巡遊表演中作為儀仗隊,也會在一些運動會作為開幕表演或啦啦隊。

鼓號樂團(Drum Corps)也被稱步操樂團.

很多軍隊和警察都設有軍樂隊或者行進樂隊。軍樂隊除了作為儀仗和音樂表演以外,也有激勵士氣和帶領軍隊步操的用途。中國大陸有解放軍軍樂團 ,台灣有中華民國國防部示範樂隊,香港有香港警察樂隊。美國設有空軍軍樂團,日本、歐洲各國亦有為數不少的軍樂隊。有時也有一些軍隊的樂隊並非銅管樂,例如風笛隊。

和一般管樂隊不同的是,為了便於擕帶在身上,有些樂器的型制會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打擊樂器須以背帶背在身上等等。

註釋

  1. 政工幹校於1957年改制專科,繼而於1960年改制大學,音樂組也隨之改組為音樂系,在當時是省立師範大學之後,國內第二所設有四年制音樂系的大專院校[1]:19
  2. 適逢美國慶祝建國200週年,政府當局號召年輕音樂人組成此樂隊前往祝賀,演出由陳澄雄指揮。活動之後,由救國團接手,樂團於隔年更名為幼獅[1]:71

參考資料

參照
  1. 陳秋婷. (Thesi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9年6月.
  2. 黃瑛瑛. (Thesis). 國立師範大學. 1998年.
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