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舞蹈八大艺术之一[1],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歷史

西方

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考古提供舞蹈的痕跡,例如9000年前在印度賓姆貝特卡的岩石壁畫和公元前3300年埃及墓壁畫描繪的繪畫舞蹈人物。

東方

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2]產生於奴隸社會[3],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長袖細腰、飄逸輕盈、技藝並重、剛柔相濟。[3]魏晉南北朝以來中外樂舞的大交流以及唐代帝王的重視,楊貴妃等舞蹈家的出現,使中國表演性舞蹈空前繁榮。[3]

宋元明清以後,中國的表演性舞蹈逐漸融入戲曲,成為塑造角色、表達情感、展示劇情的戲曲化舞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作為獨立的劇場藝術的舞蹈日益完善和成熟起來。[2]

特色

每一個舞蹈有它的主題,而這主題也要進行發展和變化。這和音樂的情形是很相似的。[4]

拉丁舞

中國舞蹈

中國舞蹈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構圖」的對稱性,左邊的人做了一種姿勢,右邊的人也做一種相應的姿勢。舞蹈的三要素是指表情(不單是臉部的表情,是全身的表情)、節奏和構圖。中國舞蹈的表情和節奏各有特點,但特徵最顯著的是構圖。這種構圖在舞蹈中叫做「對稱的平衡」。[4]

分類

根據舞蹈的功能、用途,可分「實用舞蹈」(自娛)與「表演舞蹈」(娛人)兩大類;每大類下,再根據「時間」分為傳統與流行,共計即四類; 然後可再往下細分但無論那一個分類方法,其界線均已模糊,分類表示如下。

「實用舞蹈」(自娛)

以健身、怡情、益智、表現為目的,往往參與者即舞者兼觀眾,可不必觀眾。

越南的民族舞蹈

「表演舞蹈」(娛人)

以表演或欣賞為目的,參與者分為演出者及觀眾。

参考文献

  1. 藝術語彙›八大藝術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2. 中國舞蹈 存檔,存档日期2010-12-25.
  3. 中國古典舞
  4. 中國舞蹈的特點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舞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舞蹈分類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