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巴西隆

約翰·巴西隆英語:1916年11月4日-1945年2月19日)是一名義大利裔美國海軍陸戰隊槍砲,因為在瓜達康納爾島戰役立下戰功而獲頒美國最高軍事榮銜——榮譽勳章。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入伍海軍陸戰隊者中,唯一一位同時持有榮譽勳章與海軍十字勳章的陸戰隊員。

約翰·巴西隆
約翰·巴西隆配帶著榮譽勳章
昵称馬尼拉約翰()[1]
出生(1916-11-04)1916年11月4日
 美國紐約州水牛城
逝世1945年2月19日(1945歲-02歲-19)(28歲)
硫磺島
安葬地阿靈頓國家公墓
效命 美國
军种 美國陸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
服役年份1934年–1937年(陸軍)
1940年–1945年(海軍陸戰隊)
军衔 槍砲
部队陸軍第16步兵團D連
陸軍第31步兵團D連
第1海軍陸戰師
  • 7團1營D連

第5海軍陸戰師

  • 27團1營C連
参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
获得勋章榮譽勳章
海軍十字勳章
紫心勳章

巴西隆在1940年加入海軍陸戰隊之前,曾以美國陸軍士兵的身分派駐菲律賓3年,並因此得到了「馬尼拉約翰」()的綽號[1]。成為通過受訓的陸戰隊員後,他前往古巴關塔那摩灣索羅門群島等地服役。到瓜島作戰的時候,巴西隆率領的15人機槍隊被打到只剩自己和2名戰友,而他仍在這樣的困境下成功拖住了為數3千人的日本軍部隊。1945年時的巴西隆又參加了硫磺島入侵行動,但在登陸第一天就戰死沙場,並因此得到了海軍十字勳章。戰後,數座軍事設施、道路和美國海軍一艘戰艦均以他命名,以茲紀念。

生平

1942年時的約翰·巴西隆

早年

巴西隆於1916年11月4日誕生於紐約州水牛城的家中,在10個小孩間排行第六。父親薩瓦托雷·巴西隆()於1903年時從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移民美國,定居於紐澤西州拉瑞騰。母親朵拉·本西文加()則是1889年出生、在同州的曼維爾長大,但她父母也都是那不勒斯人。巴西隆的父母在一場教會活動中認識,並於3年後結婚。之後,水牛城出生的巴西隆在拉瑞騰度過童年,並就讀當地的聖伯納教區學校(),當他在15歲從初中畢業後,還沒上高中就斷了學業[2]:p79-80

從軍

巴西隆在軍旅生涯展開之前,曾在地方的一家鄉間俱樂部當球童。之後他加入美國陸軍[2]:p80,赴菲律賓完成3年海外役期,並在部隊中成為拳擊比賽冠軍[3]。他在一開始入伍時是分派到傑伊堡第16步兵團,但後來改調至第31步兵團[4][5]。從陸軍退役後的巴西隆到馬里蘭州雷斯特斯鎮開貨車謀生[6]。當了幾個月的貨運司機後,巴西隆想回到自己在陸軍服役時待過的馬尼拉,並且認為加入海軍陸戰隊的話,能比陸軍更快調到那裡,於是他在1940年7月,到巴爾的摩向陸戰隊報到,在帕里斯島基地完成了新兵訓練後,又至匡提科基地新河航空基地參加進階訓練。接著,軍方將巴西隆送到關塔那摩灣去等待後續派遣,然後他便歸入第1陸戰師第7團第1營的D連,準備前往索羅門群島中的瓜達康納爾作戰[6]

瓜達康納爾島

「巴西隆在三天內的任何時刻都守在機槍旁,不分晝夜、不眠不休、完全沒進食。他佔據了一個好的火力位置,機關槍和手槍都用上了,迎頭給日軍造成很大的麻煩。」
—納許·飛利浦(),與巴西隆在瓜島上並肩作戰的一等兵北卡羅萊納州費耶特維爾[7]

巴西隆的部隊到瓜島後,在亨德森機場戰役中遭到了日本陸軍第2師團(仙台師團)之下一個大約3千人的聯隊襲擊。1942年10月24日,日軍展開正面攻勢,利用手榴彈迫擊砲和機槍對抗美軍的白朗寧M1917重機槍。當時巴西隆在倫加地區()率領2支機槍小隊與日軍互鬥了兩天,之後只剩他和2名同袍仍在坚持战斗[6]。巴西隆挪了一挺機槍到開火位置上,以持續射擊抵抗來襲日兵,之後又動手修好另一挺機槍並親自操作,堅守陣線直至援軍抵達,不過彈藥也隨著戰鬥的進行而逐漸耗盡。雖然日軍從後方切斷了3人的補給線,巴西隆仍決定豁出去,一路打過敵軍出沒區域,以幫機槍手補充迫切需要的子彈。最後一批子彈在翌日黎明不久前就已用光,此時的巴西隆僅用一支點45手槍驅逐任何靠近的日本兵。到了這場激戰的最後,與他們對線互戰的日軍差不多都被擊潰了,而巴西隆也因為抗敵有功,而獲得榮譽勳章的嘉獎[8]

回國籌款與婚姻

掛上了榮譽勳章的巴西隆,在瓜島戰役的洗禮之後得以返美、參加為國募集戰時公債的活動。他的回國被大肆宣傳,鄉親們也替他在老家辦了盛大的凱旋遊行。這場在1943年9月19日(星期日)舉辦的慶祝會吸引了數千人共襄盛舉,當中包括了政界人士、名流和媒體記者,《生活雜誌》和福斯有聲電影新聞也將這場活動製作為全國性報導[9]。在家鄉參加遊行後的巴西隆開始在全美四處奔走、替戰事募款,並因此成了聲名大噪的戰爭英雄。雖然巴西隆很開心能受到大眾景仰,卻覺得比起待在後方,自己更適合馳聘沙場,因此向上級申請重返前線。海軍陸戰隊高層駁回所求,表示「國內戰線」比太平洋戰線更需要巴西隆的幫忙,給了他一筆佣金,而他予以婉拒。巴西隆的長官之後還提供了一個新兵指導教官的職位,但他一樣不表同意。巴西隆接著又再度請纓報國,這次才得到部隊批准,於是他在1943年12月27日前往加州潘德頓營受訓,並在那遇到了未來的妻子——陸戰隊女子後備役中士雷娜·瑞吉()[10]。巴西隆與瑞吉於1944年7月10日在加州歐申賽德的聖瑪麗海之星教堂()成婚、又至卡爾巴斯德酒店()舉辦婚宴[11]。巴西隆與新婚妻子至岳父母開在波特蘭郊外的洋蔥農場度蜜月[12]之後,向部隊申請前往太平洋戰區參戰[12]

硫磺島

巴西隆之墓,設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當巴西隆獲准前往艦隊報到之後,他加入第5陸戰師27團1營C連。1945年2月19日,他作為一名機槍小隊長,從硫磺島的紅2灘()登陸對抗日軍。在此過程中,日軍從嚴密的要塞裡動用集中火力掃射侵入的美軍。巴西隆眼見海軍陸戰隊員們被壓制在灘頭、寸步難行,就獨自穿越日軍陣地的側翼,單槍匹馬地用手榴彈、炸彈爆破日本防禦工事、還消滅堡內的守備士兵。接著,他一路打到硫磺島中央的1號飛行場(日軍稱作千鳥飛行場),冒著猛烈砲火、指引一輛困在日軍地雷區中的美軍坦克脫困。就在巴西隆走到飛行場邊緣的時候,被日軍迫擊砲的碎片擊中,立刻陣亡[13][14],然而他所作的這一切卻幫助美國海軍陸戰隊擊破日本防線,並在攻島初期的關鍵階段中,得以離開灘頭、挺進內陸。因此,巴西隆在硫磺島一戰中的表現,使軍方追贈海軍十字勳章,即美軍陸戰隊員能獲得的第二高榮譽[15]

巴西隆的遺體在硫磺島戰後運至阿靈頓國家公墓下葬,他的墓位於12區的384號墳,網格座標為Y/Z 23.5.[16]。巴西隆的遺孀雷娜在往後餘生中一直維持夫姓,1999年6月11日時以86歲高齡逝世,安葬於河濱國家公墓()[17]。雷娜別著婚戒一起入土,碑上刻的墓誌銘寫著「她從未再婚」()[18]

榮譽

獲頒勳章

包括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在内,約翰·巴西隆獲頒了如下獎章[19]

榮譽勳章
海軍十字勳章
紫心勳章 
美國總統部隊嘉許獎
海軍陸戰隊優良品德獎章
美國防禦服役獎章
美國戰役獎章 
太平洋戰爭獎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獎章

榮譽勳章表揚狀

(以下為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授予約翰·巴西隆榮譽勳章時所附的表揚狀)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榮幸地以國會的名義,頒發此榮譽勳章予

中士

約翰·巴西隆
美國海軍陸戰隊

以表彰下文所述事蹟:

Medal of Honour

1942年10月24日至25日,(巴西隆中士)隸屬於第1陸戰師第7團第1營期間,赴索羅門群島之瓜達康納爾島,在島上的倫加地區抵抗日軍敵對部隊,並於行動中表現了卓越的英雄之舉和顯著的勇敢氣概。當敵軍重襲海軍陸戰隊的防禦陣地時,巴西隆中士率領兩支機槍小隊,在奮戰中阻擋敵軍狂野的決死猛攻。日軍在一場激烈的正面攻勢中以手榴彈、迫擊砲破壞巴西隆中士的機槍,他那時帶的一個機槍隊和隊員已經無力再戰,僅剩兩個人能繼續打。他又多移了一挺機槍到射擊位置上待命攻擊,之後也修復了另一挺機槍、並親手操作,堅守自己的陣線等待友軍馳援。不久之後,由於彈藥所剩無幾、補給線又被斷絕,巴西隆中士冒著敵軍攻擊的極大危險,殺出重圍、替機槍兵帶回急需的彈藥,因而付出莫大貢獻,實質上殲滅了日軍一個聯隊。他的大無畏和英武的進取行動符合了美國海軍最高的傳統[8][註 1]

海軍十字勳章表揚狀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榮幸地頒發此海軍十字勳章予

槍砲士官

約翰·巴西隆
美國海軍陸戰隊

以表彰下文所述事蹟:

Navy Cross

1945年2月19日,(巴西隆士官)擔任第5陸戰師第27團1營C連機槍小隊長期間,在火山列島對抗硫磺島日軍部隊的行動中表現出卓越的英雄之舉。當巴西隆士官的連受到高度強化的日軍碉堡和堡內的集中火力所阻、難以推進之時,剛登陸不久的他立刻精明推斷了戰勢,接著便果敢地冒著敵軍重型砲火的狂轟濫炸,奔往日軍側翼、到達碉堡頂上,然後隻身以手榴彈和爆彈破壞了整座敵軍陣地和其內的守軍。他保持著極具勇氣和攻擊力的衝勢,穿越過戰火連連的灘頭,衝上了滿是槍口在開火的坡地,朝1號飛行場進攻。他屢次暴露在猛烈爆炸的彈雨之中,之後還在同一天內冷靜地前去援助一輛困在地雷區中的友軍坦克,周邊還有不斷肆虐的迫砲和重砲火幕籠罩。儘管敵軍的壓倒性火力依然強大,他仍巧妙地引導該輛重型戰車前往安全地帶。他總是衝在攻勢中的最前方,憑著無畏的勇氣和剛強意志驅使自己向前,但在趕往飛行場邊外圍時,被迫擊砲的彈片擊中而當場陣亡。勇猛不屈的巴西隆士官以其堅忍的進取心、傑出的戰技和面對敵軍頑強攻擊時的奮勇犧牲,對於全連在攻擊初期的關鍵時刻中所取得的進展,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而他在整場苦戰裡均毫無動搖的恪守職責也激勵了戰友、反映了巴西隆士官自身和美國海軍的最高榮譽。他為了服務國家,英勇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註 2]

總統代理授獎人
詹姆士·佛瑞斯托
海軍部長

其他榮譽

約翰·巴西隆的戰績除了使自己獲頒兩枚高級勳章以外,美國也有許多以他命名或紀念他的事物,包括美國海軍一艘基靈級驅逐艦郵票紀念牌匾紀念碑等地標、加州聖地牙哥小義大利的戰爭紀念廣場,和紐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的一棟宿舍。2011年時,巴西隆入列紐澤西名人堂[20]

巴西隆號驅逐艦

巴西隆的遺孀——女子預備役中士雷娜·巴西隆,參加巴西隆號驅逐艦的下水禮(1945年12月21日)

1945年7月7日,美國海軍的巴西隆號驅逐艦在在德州奧蘭治開始鋪設龍骨,同年12月21日舉辦下水典禮,他的遺孀雷娜·巴西隆也參加了命名儀式[21]

海軍陸戰隊設施

加州的潘德頓營海軍陸戰隊基地以巴西隆來命名營區內的數項設施,例如5號州際公路行經基地西側的路段,即冠上「槍砲士官約翰·巴西隆紀念公路」()的別稱。連接該高速公路和基地西北部的一條道路也命名作「巴西隆路」[22]。同樣在潘德頓營內,還有一座「巴西隆傘降區」(),作為空投訓練場地[23]

民間設施

紐澤西州巴西隆橋旁的紀念牌匾

除了海軍陸戰隊設施外,許多非軍事建物也以巴西隆為名,藉此紀念他在戰場上的功勞,以下列出其中一部分設施:

橋水-拉瑞騰高中內的足球場命名為「巴西隆球場」(),場邊的附樓上也有描繪他的壁畫;哥倫布騎士會()的13264號支社亦以巴西隆命名[24]:p37

在紐澤西州,202號公路橫越桑莫維爾圓環和206號公路上方的陸橋稱作巴西隆陸橋。該州的拉瑞騰河上也有兩座名為巴西隆的橋梁,一座是紐澤西收費高速公路巴西隆橋[25],另一座是較晚興建的約翰·巴西隆老兵紀念大橋

在巴西隆的老家拉瑞騰境內,於舊約克路()和運河街()交叉口設置了一座巴西隆雕像,雕像的手中扛著白朗寧機槍,雕刻師正是巴西隆的幼時好友菲力普·奧蘭多()。華盛頓特區美國海軍紀念廣場也為巴西隆立匾[26]。在聖地牙哥小義大利區內的松樹街()和印度街()街口同樣設有巴西隆的半身雕像,而當地為了紀念加入美軍、參與二戰和韓戰的義大利裔居民所建的廣場,也取名作巴西隆廣場()[27]。在美義大利之子組織()設在紐約長島波希米亞的2442號支社以巴西隆命名[28]。拉瑞騰公共圖書館()設有「巴西隆室」(),展示並收藏他的相關紀念品[2]:p84

遊行

拉瑞騰自1981年起,都會在其境內的桑莫塞街()舉辦紀念巴西隆的遊行,該慶典到後來成了一項敦親睦鄰的社區性活動[29]

相關作品

美國郵政署在2005年11月10日發行了「傑出陸戰隊員」()的系列紀念郵票,當中包括巴西隆、約翰·勒瓊丹尼爾·戴利等陸戰隊史上名人[30][31]。1967年戰爭片《先發制人》中,演員查德·艾弗瑞特飾演一位暱稱「上海傑克」()的陸戰隊員,該角色在劇中同樣參與瓜島戰役,而且其渾名正是向巴西隆的綽號「馬尼拉約翰」致敬。2010年的HBO影集《》也將巴西隆和另外兩位陸戰隊員——尤金·史賴吉羅伯特·里奇在二戰時的事蹟編入劇情內,當中巴西隆一角由身為演員和業餘拳擊手的強·西達演出[32]

注釋及參考文獻

注釋

  1. 原文如下: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ame of The Congress takes pride in presenting the MEDAL OF HONOR to
    SERGEANT
    JOHN BASILON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for service as set forth in the following CITATION:
    For extraordinary heroism and conspicuous gallantry in action against enemy Japanese forces,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while serving with the 1st Battalion, 7th Marines, 1st Marine Division in the Lunga Area, Guadalcanal, Solomon Islands, on 24 and 25 October 1942. While the enemy was hammering at the Marines' defensive positions, Sgt. Basilone, in charge of 2 sections of heavy machine guns, fought valiantly to check the savage and determined assault. In a fierce frontal attack with the Japanese blasting his guns with grenades and mortar fire, one of Sgt. Basilone's sections, with its gun crews, was put out of action, leaving only 2 men able to carry on. Moving an extra gun into position, he placed it in action, then, under continual fire, repaired another and personally manned it, gallantly holding his line until replacements arrived. A little later, with ammunition critically low and the supply lines cut off, Sgt. Basilone, at great risk of his life and in the face of continued enemy attack, battled his way through hostile lines with urgently needed shells for his gunners, thereby contributing in large measure to the virtual annihilation of a Japanese regiment. His great personal valor and courageous initiative were in keeping with the highest traditions of the U.S. Naval Service.
  2. 原文如下: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akes pride in presenting the NAVY CROSS posthumously to
    GUNNERY SERGEANT
    JOHN BASILON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for service as set forth in the following CITATION:
    For extraordinary heroism while serving as a Leader of a Machine-Gun Section, Company C, 1st Battalion, 27th Marines, 5th Marine Division, in action against enemy Japanese forces on Iwo Jima in the Volcano Islands, 19 February 1945. Shrewdly gauging the tactical situation shortly after landing when his company's advance was held up by the concentrated fire of a heavily fortified Japanese blockhouse, Gunnery Sergeant Basilone boldly defied the smashing bombardment of heavy caliber fire to work his way around the flank and up to a position directly on top of the blockhouse and then, attacking with grenades and demolitions, single handedly destroyed the entire hostile strong point and its defending garrison. Consistently daring and aggressive as he fought his way over the battle-torn beach and up the sloping, gun-studded terraces toward Airfield Number 1, he repeatedly exposed himself to the blasting fury of exploding shells and later in the day coolly proceeded to the aid of a friendly tank which had been trapped in an enemy mine field under intense mortar and artillery barrages, skillfully guiding the heavy vehicle over the hazardous terrain to safety, despite the overwhelming volume of hostile fire.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assault at all times, he pushed forward with dauntless courage and iron determination until, moving upon the edge of the airfield, he fell, instantly killed by a bursting mortar shell. Stouthearted and indomitable, Gunnery Sergeant Basilone, by his intrepid initiative, outstanding skill, and valiant spirit of self-sacrifice in the face of the fanatic opposition, contributed materially to the advance of his company during the early critical period of the assault, and his unwavering devotion to duty throughout the bitter conflict was an inspiration to his comrades and reflects the highest credit upon Gunnery Sergeant Basilone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Service. He gallantly gave his life in the service of his country.
    For the President,
    JAMES FORRESTAL
    Secretary of the Navy

參考文獻

本条目包含来自属于公共领域美国海军军舰辞典的文本。
  1. . Arlingon National Cemetery Website. [13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2. Brady, James. . Wiley. 2010: 79–80 [2014-03-14]. ISBN 978-0-470-379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3. U.S. Senate. "Congressional Record" Archived 2011-08-17 at WebCite, November 18, 2005, S13334-5. Accessed on September 02, 2010.
  4. Tatum, Chuck. . Penguin. 2012: 66 [17 February 2013]. ISBN 9781101585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9).
  5. Alexander, Colonel Joseph H. . Naval History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2010, 24 (2): 26–27 [17 Febr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6. . Pacific Wrecks. [1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7. . World War II Database. [1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8. . World War II (A - F).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09-06-08 [2009-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6).
  9. "Life Goes to a Hero's Homecom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Life Magazine, p. 126, Oct. 11, 1943.
  10. . Women Marines Association. June 18, 2010 [March 12,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11. . carlsbadbythesea.org. [March 12,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12. . John Basilone Parade Website. [October 5,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7日).
  13. Tatum, Charles W. Searching for "Manila John" Basilone, November 10, 1994, p. 28.
  14. Simpson, Ross W. "The Day My Hero Died", Semper Fi magazine, vol. 69, no. 4 (July - August 2013), p. 22.
  15. "John Basilone 存檔,存档日期2014-03-12.". Hall of Valor. Military Times. Retrieved February 25, 2010.
  16. .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Website. March 26, 2006 [November 23,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17. . [May 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18. . [May 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7日).
  19. . PacificWrecks.com. [14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4).
  20. The Newark Star Ledger.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21.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Department of the Navy. [200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3).
  22. . GlobalSecurity.org. April 26, 2005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2).
  23. Lance Corporal Stephen C. Benson. .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November 14, 2007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3).
  24. McCaulay, Philip Martin. . Lulu.com. 2010. ISBN 978-0-557-34574-8.
  25. Find A Grave上的約翰·巴西隆
  26. MacGillis, Alec. . Washington Post. May 29, 2006: B01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27. . The Little Italy Association. [August 19,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28. . [February 26,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8).
  29. Eugene, Paik, , The Star-Ledger, Spetmber 25, 2011 [201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3)
  30. . Postal Stor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0).
  31. . [February 6,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17日).
  32. . Home Box Office (HBO). [February 25,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