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脈熊蟬

紅脈熊蟬学名:),舊名「脈赤熊蟬」[3][4],中国大陆地区习惯称为“黑蚱蝉”[5]。为蟬科熊蟬屬下的一个种[1][2],分布於中國大陸印度北方、日本韓國臺灣西部平地之苦楝構樹柳樹樟樹菩提樹等,每年6至9月出沒,公蟬體長約37~40(1.5~1.6英寸),母蟬約在36~39(1.4~1.5英寸)。另外,正在吸食植物枝葉時,每次排泄量約0.2毫公升(0.0070英制液態盎司;0.0068美制液態盎司),每分鐘排泄次數約3至6次[6]

紅脈熊蟬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半翅目 Hemiptera
科: 蝉科 Cicadidae
属: 熊蟬屬 Cryptotympana
种: 紅脈熊蟬 C. atrata
二名法
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 1775[1][2][3][4]

利用

鲁菜的炸金蝉

鲁菜中稱本种爲金蟬,将幼虫用于干炸菜。

参考來源

文献
  • 葉士財、郭建志、廖君達、柯文華等 。2012。柿樹科果樹病蟲害圖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陳振祥. 張蕙芬 , 编. . 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2007-06-29 [2007]. ISBN 978-986-417-958-9 (中文).(繁體中文)
引用
  1.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map
  2. .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5-10-12].;2015-10-01日之前的前端介面舊版:.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2015-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1).
  3. 陳振祥 2007,第67-68页
  4. . museum.ioz.ac.cn. [2017-02-21].
  5. 陳振祥 2007,第30页
  • . 2012年六月號 夏豔.夏宴-夏季聲樂家. 臺灣國家公園.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扩展阅读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紅脈熊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