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佛洛斯特

羅伯特·李·佛洛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一位美國詩人。他的作品最初出版在英國,然後才在美國出版。他因對農村生活的寫實描述和其以美國口語進行演說的能力而受到高度評價。他曾四度獲得普立茲獎

羅伯特·李·佛洛斯特
Robert Lee Frost
羅伯特·佛洛斯特,攝於1941年
出生羅伯特·李·佛洛斯特
Robert Lee Frost

(1874-03-26)1874年3月26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逝世1963年1月29日(1963歲-01歲-29)(88歲)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職業诗人戏剧家
獎項普利策詩歌獎

簽名

生平概略

1874年3月26日生於美國西部舊金山。他11歲喪父,之後隨母親遷居新英格蘭。此後,他就與那塊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洛斯特16歲開始學寫詩,20歲時正式發表第一首詩歌。他勤奮笔耕,一生中共出了十多本詩集。他一生历尽艰辛和痛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女)。成名后的弗罗斯特受聘于多所大学,经常外出读诗和演讲,“经常拖着病体疲惫不堪地回家。”他诗歌中常常出现与孤独绝望死亡等关联的意象如枯叶等。因此,佛洛斯特常常以凋零的玫瑰、干枯的花朵等以喻体以映衬孤独、悲哀、寂寞的内心世界。

佛洛斯特的詩可分兩大類:抒情短詩和戲劇性較強的敘事詩,兩者都膾炙人口。佛洛斯特的抒情詩主要描寫了大自然農民,尤其是新英格蘭的景色和北方的農民。這些詩形象而生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深受各層次的讀者歡迎。

他的詩歌語言質樸、清新、近乎口語化,但折射出真理的光輝。這與他詩歌中大量使用的比喻是分不開的。他說過:“詩始於普通的隱喻,巧妙的隱喻和高雅的隱喻,適於我們所擁有的最深刻的思想。” 他還說過:“我發現自己對詩歌還有不少談論,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談隱喻,即指東說西,以此述彼,隱喻的歡欣。詩簡直就是由隱喻構成的。”

他的敘事詩一般都格調低沉,體現了詩人思想和性格中陰鬱的一面。佛洛斯特的世界觀是比較複雜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個善與惡的混合體。因此,他的詩一方面描寫了大自然的美和自然對人類的恩惠,另一方面也寫了其破壞力以及给人類帶來不幸及災難。佛洛斯特詩歌風格上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樸實無華,涵義雋永,寓意深刻的思考和哲理於平淡無奇的内容和簡潔樸實的詩句之中。這既是佛洛斯特的藝術追求,也是他成功的秘密所在。

他創作了許多流傳的自然詩篇如〈雪晚林邊歇馬〉(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美景易逝〉(Nothing Gold Can Stay)、〈荒野〉(Desert Places)、〈既不遠,也不深〉(Neither out Far nor in Deep)及〈未走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等。

羅伯特·佛洛斯特,約攝於1910年
羅伯特·佛洛斯特郵票肖像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Robert Frost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羅伯特·佛洛斯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