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的一所基督教英文中學。1975年創校,為區內名校。學校面積約6,000平方米。校舍位處港鐵東鐵線大埔墟車站大埔墟之間的圓崗山之上。現任校監為王紫薇女士。現任校長為秀琼女士。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校舍南面
位置
新界大埔運頭角里26號
类型津貼中學
宗教背景基督教
隶属聖公宗(香港)中學委員會有限公司
创办日期1975年
学区大埔
校長秀琼
副校长彭應揚、曹德輝、陳子健
校训德、智、體、群、美、靈
信、望、愛、智
教學語言英語EMI學校
電話號碼+852 2656 7804
传真號碼+852 2650 7265
学校网址http://www.mst.edu.hk/

該校命名自1935—1943年期間首任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主教(副會督)的莫壽增主教[1]

辦學宗旨

建立基督教及人性價值,培養正面人生態度及發展多元技能,以使學生發揮潛能、貢獻社會,成為盡責的良好公民。努力營造關愛的校園環境,讓彼此信任、尊重、愛護,使學校生活成為最美好的學習經驗。

歷任校長

創校校長為潘鎮球先生(1975—1993),由學校開辦起擔任校長一職共計18年。其後歷任校長分別為:陳黃麗娟博士(1993—2004年)、甘知芬先生(2005—2010)和現任的秀琼女士(2010—)。

班級結構及四社

由2016/2017學年起,中一至中六每級各設4班(A、B、C、D班)。

每位學生入學時均獲編入四社之一,四社包括:

  • 信社(Faith House)
  • 望社(Hope House)
  • 愛社(Love House)
  • 智社(Wisdom House)。

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授課: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普通話、生活與社會、宗教、體育、視覺藝術、圖書館課(中一)
 以英文授課:英國語文、數學、歷史、地理、普通電腦、音樂、家政、科學(中一及中二)、科學(生物)(中三)、科學(化學)(中三)、科學(物理)(中三)、經濟及商業(中三)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授課:中國語文、中國歷史、通識教育、宗教、體育、中國文學、視覺藝術
 以英文授課:英國語文、數學、生物、化學、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經濟、地理、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

教學政策

該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除正規課程外,亦會透過各類閱讀寫作計劃、辯論戲劇廣播等不同活動形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加強中、英、普通話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

該校注重學生學習成效,在不同學科中有系統地推行高層次思考訓練,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及自學能力。

在學業評估方面,各級上下學期各有一次考試,各科另設有適量小測;在促進學習的評估方面,該校重視持續性評估,部份科目與教統局校本評核政策作出配合。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直至2018年(第33屆),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出產4名傑出學生。

校規與校風

該校對學生的品行、操守以至儀容亦有一定指引。校方亦設有訓導組,輔導操行有問題的學生,以及定期突擊檢查學生的校服。學校校規雖較於區內其他中學寬鬆,但整體校風亦未曾有變差的情況出現。而該校寬鬆的校規也得到大埔區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令該校多年來的中一生也是第一組別。

校舍及設施

由運頭角遊樂場仰望校舍西面。圖左稍被樹木遮擋的為於90年代末新建的主樓新翼,圖右為禮堂低座。

該校校舍於1975年落成,位處運頭角里山丘之上,沿山而建。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粗獷主義風格,分為高低兩座。高座主樓東西朝向,共六層;若包括地面、地下操場及地牢,則合共九層。低座為禮堂、有蓋操場和地牢,南北朝向,與高座形成直角排列。早年校舍外牆為清水混凝土,不髹漆油,整座校舍呈現混凝土自身的灰色。由於清水混凝土保養非常昂貴,後來還是髹上了白漆,而成今天的外貌。每層單排課室外是懸臂走廊,以相間的暗橘紅磚牆點綴。這些走廊比一般校舍的寬闊許多,是視覺上因為走廊陰影而形成校舍立面工整看似層層相疊的原因。另一方面,寬闊的走廊也成為了課間同學交談的地方。地下操場共有三道室外樓梯。這三道樓梯直達一樓及禮堂,而跳過地面層。於是操場東南角的室外樓梯,與地面層教員室外的走廊,觸手可及而不能越,成為了師生收發功課和開玩笑的地方。

校舍入口有一趟階梯,階梯前方是個長方形水池。在新翼未建成前,師生每天上學時,必先沿著長方形的踏石跨過水池,方能進校。這排踏石容易讓人聯想起意大利建築師卡羅·斯卡帕晚年布理翁園地的入口設計。至於校舍的建築師是否認識斯卡帕的作品,則尚待考証。無論如何,水池是學校標記之一。校歌「荷香不息,松翠常新」一句,「荷香」是指這水池,儘管池內種植的是睡蓮而不是荷花。「翠」指的是池旁邊的一棵南洋杉,儘管泥土又陡又窄,仍屹立三十多年,直到2014年一次颱風才被吹倒。水池內養的是錦鯉,然而師生一般稱之為「荷花池」。有蓋操場盡頭處,有一有機農圃。其後方靠近大埔墟站的山坡之間,偶有松鼠路過。

校舍由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為1976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獎得獎作品。[2]

早年由於班別眾多而課室短缺,學生上課曾需經常轉換課室,部份中六及中七班別更曾以實驗室或小型特別室作為本班課室。校方遂於90年代末向政府申請撥款,並向公眾及師生募款,以籌建校舍新翼、改裝課室、為禮堂及全部課室加設冷氣以及於舊翼加建升降機,以改善學習環境。

該校設有多媒體教學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多媒體自學中心、多用途中心、圖書館、電腦室、學生會室、訓導室、輔導室及學生長室。所有課室均設有電腦、多媒體投影機、音響系統及揚聲設備。

著名/傑出校友

政治、公共事業界

學術及教育界

演藝及文化界

傳媒、體育界

事件

校長秀瓊

自2010年校長秀瓊女士 (Deborah Meech)上任後,學校校規及部份新政策修改前並未有咨詢家長和學生的意見,例如校方單方面大幅修改歌唱比賽規則,延長夏令時間表安排,大幅修改假期日數、功課量等,部份學生認為此舉會破壞學校的傳統及核心價值。

視藝老師被投訴後不獲續約

任教視藝科和初中通識科的黃老師於2019年5月開設Instagram帳號發佈各式時事漫畫作品,2020年1月,校長稱收到教育局通知,有人以匿名投訴「vawongsir」帳號的插畫「唔恰當」,要求黃老師表明是否帳戶持有人,並解釋有否曾以私人帳號讚好「vawongsir」的帖子。校長當時曾經答應,不會因此事影響學校與他續約。2020年6月,他收到學校通知指學校資金不足,來年將不會與他續約。 黃老師提出可以凍薪留職或轉為半職等條件留下,但校方不肯退讓。

參考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