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康坦戰役 (1914年)
前奏
1914年8月26日晚間,協約國部隊從勒卡托撤往聖康坦[1]。在一直撤退的情形下,儘管法國第五軍團與右翼第四軍團有著4英里(6.4)之遠,而且左翼英國遠征軍也在持續撤退,法軍總司令約瑟夫·霞飛還是需要由查爾斯·蘭雷扎克指揮的第五軍團進行反擊以阻止德軍推進。第五軍團的移師耗去了8月28日大部分的時間,從北向西轉往聖康坦[2]。
戰役過程
8月29日,第五軍團全軍進攻聖康坦。德軍從一名法軍軍官手中取得法軍命令,這讓第二軍團指揮官卡爾·馮·比洛能有足夠時間來備戰。第十八兵團對聖康坦的進攻是場代價高昂的挫敗,但第一兵團指揮官路易·弗朗謝·德斯佩雷集結了第十及第三兵團,在右翼向吉斯發起進攻,成功迫使包括近衛兵團在內的德軍撤退[3]。
霞飛當晚下令蘭雷札克暫停撤退,並在後續撤退時炸毀瓦茲河上的橋樑。但這份命令卻直至8月30日早上才送達第五軍團,當時撤退已進行數個小時之久。這讓第二軍團能不受挑戰地移動,他們既沒有被攻擊也沒有被追擊[4]。
比洛發現第二軍團被瓦茲河所分隔,這給了德軍從兩翼對法軍攻勢做包抄的機會。由於有著法軍利用第二軍團內線間15(9.3英里)的缺口突破之風險,導致比洛選擇謹慎的策略來防止此一風險,並命令軍團封閉內線缺口並對法國第十軍團發起反擊。法軍的攻勢在下午晚些時刻被擊退,而第十四師被下令從索姆河地區推進到此以參戰,但該師指揮官為讓部下歇息並準備拉費爾攻勢來趕上第五軍團,從而忽略了此一命令。第七兵團指揮官卡爾·馮·埃尼姆中將被推翻,同時第二軍團底下所有的兵團被命令發起進攻並取得決定性勝利。比洛透過無線電回報此戰勝出的消息給最高陸軍指揮部,但該晚截獲的文件顯示13個法軍師已向6個德軍師發起進攻。比洛派出他的參謀官到亞歷山大·馮·克拉克將軍指揮的第一軍團,以求在8月30日的攻勢中取得該軍團的支援。有人懷疑近衛兵團可能會因為筋疲力盡而在早上發動進攻,並且指揮官被授權必要時撤到瓦茲河。包抄法軍左翼的可能性已經過去,並於早晨下令為爭取當地優勢而進行軍事行動[5]。

法軍在8月30日早晨重新發起了攻勢,但只能處理被擊退的脫節攻擊,而德軍則在午後開始反攻。瓦茲河谷的地形是沼澤地,同時被深溪流切割、有灌木叢覆蓋,以及不斷上升的地面。德軍步兵在兩軍互相大規模砲轟中取得緩慢進展。下午早些時候,空軍的偵察報告顯示法軍已開始從後衛部隊後方撤退。比洛下令一小支步兵及野戰砲發起追擊,其餘大部則因筋疲力盡而停下歇息,同時也是考量到拉費爾要塞對整體推進的阻礙,且也需於9月1日支援第一軍團從法軍西方包抄的攻勢。第二軍團前去追擊的部隊僅俘獲四門火砲、16門機槍以及約1,700名俘虜[6]。
註腳
- Doughty 2005, p. 78.
- Doughty 2005, pp. 78–79.
- Doughty 2005, p. 80.
- Doughty 2005, pp. 80–81.
- Humphries & Maker 2013, pp. 368–373.
- Humphries & Maker 2013, pp. 373–391.
參考
- Doughty, R. A.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elknap Press. 2005. ISBN 978-0-674-01880-8.
- Evans, M. M. . Select Editions. 2004. ISBN 978-1-84193-226-2. 已忽略未知参数
|url-access=
(帮助) - Humphries, M. O.; Maker, J. . Germany's Western Front: Translations from the German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Great War I. Part 1. Waterloo, Ont: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1-55458-373-7.
- Tuchman, Barbara W. .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62. ISBN 978-0-345-38623-6.
外部連結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聖康坦戰役 (1914年) |
- FirstWorldWar.Com
Whitto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31. 12th. 1922: pp. 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