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列表

腧穴又称穴位(acupuncture points),是中国传统医学在人体分布体表的脏腑经络循环路线中,对气血汇聚、转输与出入之所的特定处所给定的名称,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等医学临床的刺激点。腧穴在《黄帝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骨空,《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System of main meridians with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s

一般分類

經穴

經穴是指十二正經、及任督二脈的腧穴

  • 奇經八脈
    1. 督脈:計28穴。長強 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 筋縮 至陽 靈臺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 百會 前頂 顖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人中) 兌端 齦交
    2. 任脈:計24穴。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3. 衝脈:借道腎經,計11穴。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4. 帶脈:借道膽經,計5穴。帶脈 五樞 維道 京門 居髎
    5. 陰維脈:借道腎經、脾經、肝經,終於任脈。計七穴。築賓 府舍 大橫 腹哀 期門 天突 廉泉
    6. 陽維脈:借道膽經、小腸經、三焦經,復回膽經,終於督脈。計12穴。金門 臑俞 天髎 肩井 本神 陽白 臨泣 正營 腦空 風池 風府 啞門
    7. 陰蹻脈:借道腎經、膀胱經,計4穴。然谷 照海 交信 睛明
    8. 陽蹻脈:借道膀胱經、膽經、大腸經、小腸經、胃經,復回膀胱經。計11穴。申脈 僕參 附陽 居髎 肩髃 巨骨 臑俞 地倉 巨髎 承泣 睛明

經外奇穴

  • 頭頸部:四神聰 印堂 魚腰 上明 太陽 球後 鼻通 金津 玉液 夾承漿 牽正 翳明 安眠
  • 背部:頸臂 三角灸 提托 子宮穴 定喘 結核穴 夾脊(華佗夾脊) 胃管下俞 痞根 腰眼 十七椎
  • 四肢部:十宣 四縫 中魁 八邪 落枕 腰痛 中泉 二白 臂中 肘尖 肩前(肩內陵) 環中 四強 百蟲窩 鶴頂 膝眼 膽囊穴 闌尾穴 八風 獨陰 里內庭

臨床常用穴

臨床常用穴為中醫師臨床常用之穴道,其配穴多有理論指導,也有一部分是經驗效穴。

  1. 特定穴
  2. 五輸穴:為井、滎、輸、經、合五類腧穴的簡稱,多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
    1. 井穴少商 商陽 厲兌 隱白 少衝 少澤 至陰 涌泉 中衝 關衝 足竅陰 大敦
    2. 滎穴魚際 二間 內庭 大都 少府 前谷 足通谷 然古 勞宮 液門 俠谿 行間
    3. 輸穴太淵 三間 陷谷 太白 神門 後谿 束骨 太谿 大陵 中渚 足臨泣 太衝
    4. 經穴經渠 陽谿 解谿 商丘 靈道 陽谷 崑崙 復溜 間使 支溝 陽輔 中封
    5. 合穴尺澤 曲池 足三里 陰陵泉 少海 小海 委中 陰谷 曲澤 天井 陽陵泉 曲泉
  3. 原穴:臟腑原氣輸注經過留止的部位。太淵 合谷 衝陽 太白 神門 腕骨 京骨 太谿 大陵 陽池穴 丘墟 太衝
  4. 絡穴絡脈由經脈別出的腧穴,也是表裡兩經聯絡之處。列缺 偏歷 豐隆 公孫 通里 支正 飛揚 大鍾 內關 外關 光明 蠡溝 鳩尾 長強 大包
  5. 俞穴:為五臟六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腧穴。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腎俞 厥陰俞 大腸俞 小腸俞 膽俞 膀胱俞 三焦俞 胃俞
  6. 募穴:為五臟六腑之氣匯集在胸腹部的腧穴。中府 巨闕 章門 期門 中脘 天樞 關元 日月 京門 中極 石門 膻中
  7. 郄穴:為經脈之氣深聚的腧穴。孔最 溫溜 梁丘 地機 陰郄 養老 金門 水泉 郄門 會宗 外丘 中都 附陽 交信 陽交 築賓
  8. 下合穴:為六腑經脈合於下肢三陽經的六個腧穴。上巨虛 足三里 下巨虛 委中 委陽 陽陵泉
  9. 八會穴:為人體臟、腑、氣、血、筋、脈、骨、髓之氣聚會的八個穴道。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懸鐘
  10. 八脈交會穴:又稱八脈八法穴。根據腧穴的主治特點,在四肢部有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腧穴。公孫 內關 足臨泣 外關 後谿 申脈 列缺 照海
  11. 交會穴:為兩經或兩經以上經脈交叉、會合部位的腧穴。三陰交
  12. 三才穴:天─百會,人─璇璣,地─涌泉
  13. 三部穴:上─大包。中─天樞,地─地機
  14. 四總穴足三里 委中 列缺 合谷
  15. 四關穴:左右合谷 左右太衝
  16. 四彎穴:左右曲澤 左右委中
  17. 五柱穴巨闕 中脘 下脘 左右梁門
  18. 十總穴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肚腹三里求 腰背委中求 內關心胸胃 脅肋尋支溝 婦科三陰交 安胎公孫求 外傷陽陵泉 阿是不可缺
  19. 回陽九針穴郄門 勞宮 三陰交 涌泉 太谿 中脘 環跳 足三里 合谷
  20.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足三里內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衝崑崙環跳陽陵泉通里列缺
  21. 孫真人十三鬼穴:一針鬼宮,次針鬼信,三針鬼壘,四針鬼心,五針鬼路,六針鬼枕,七針鬼牀,八針鬼市,九針鬼窟,十針鬼堂,十一鬼藏,十二鬼臣,十三鬼封

其他理論

  1. 董氏奇穴
  2. 经外奇穴
  3. 頭針穴位
  4. 耳針穴位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