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型妄想

自大型妄想英語 : Grandiose delusions,是妄想症的一個分類,在各類精神疾病的患者中發現:包括三分之二的躁鬱症患者(在躁狂狀態的時候),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大部分物質濫用障礙的病人[1][2]。自大型妄想的特點是擁有夢幻般的信念,相信自己是有名氣的,無所不能的,富有的,或擁有很大的權力。妄想的內容通常像夢一般,特別是有一個超自然現象的,科幻小說的,或宗教的主題。相對於被害型妄想幻聽,自大型妄想較缺乏研究。約10%健康的人會有自大思想的經驗,但不完全符合自大型妄想診斷的標準[2]

患有自大型妄想的病人,錯誤地認為自己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現患率

研究表示,自大型妄想的嚴重程度,直接關係到個人的高自尊。相對地,抑鬱症和消極的自我評價也有關係[3]。盧卡斯發現,自大型妄想的形成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然而,他聲稱「含有特殊成分的妄想」在兩個性別中的比例可能不同[2]。此外,有硏究指出,自大型妄想在至少有中學或高中學歷的人,比接受過較少教育的人較多存在。同樣地,兄弟姐妹中老大比最年輕的較多存在自大型妄想[4]

症狀

根據美國DSM-5妄想症的診斷標準,自大型妄想的症狀包括以下嚴重誇大的信念[5]

  • 自我價值
  • 權力[6]
  • 知識
  • 身份
  • 與一個神聖或有名的人有特殊的關係[7]

舉例來說,一個對他的權力或權威擁有虛擬信念的患者,可能會認為他自己是一個執政的君主,值得像皇室一般來對待[8]。不同病人自大妄想的誇大程度存在巨大的差異: 例如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是女皇、總統的兒子或著名搖滾明星,而其他人沒這麽自我膨脹的,會認為他們是熟練的體育家或演說家[9]

妄想的膨脹

妄想的膨脹可由幻聽來維持。例如,當患者完整地描述國王給她的加冕,或與國王的婚禮時,它勸告患者是重要的人物(當然是虛構的)。各種形式的幻覺都會出現,誇大和膨脹的妄想是其中一部分[9]

正面的功能

自大型妄想對維持或增加患者的自尊,起着一個非常正面的作用。因此,當試圖修改治療自大的妄想時,有必要考慮去除妄想的後果,這是非常重要的[6]。許多實例證明,自大的妄想適合部份修改,而不是全部去除,允許部份妄想讓自尊被保存下來。例如,患者相信他是一位資深的秘密情報員,從這個信念,他獲得自尊和有意義的感覺。因此,最好不要嘗試全部修改,直到這個自尊感可以從其他地方提供[6]

認知治療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自大和宗教的妄念是最不容易被認知行為干預[10]。認知行為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最初用於抑鬱症[11],但目前適用於不同的精神障礙,希望給痛苦和殘疾的病患提供緩解[12]。在治療過程中,自大的妄念都與病人的基本信念,用推理的方式聯繫起來[11][13]。一些例子是專注於特定的主題,澄清新詞,及運用聯想的方法[13]。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會一再要求病人解釋,何以從一個主題思想,跳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13]

硏究指出,患有自大型妄想的精神病人,萌生自殺念頭或企圖自殺的風險較低[14]

參看

參考文獻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Text Revision (DSM-IV-T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2. Knowles, R.; McCarthy-Jones S.; Rowse G. .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1, 31 (4): 684–696. doi:10.1016/j.cpr.2011.02.009.
  3. Smith, N.; 等. .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06, 86 (1): 181–188. doi:10.1016/j.schres.2006.06.018.
  4. Lucas, C.J.; 等. .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1962, 108: 747. doi:10.1192/bjp.108.457.747.
  5. Psych Central. (2014). Delusional Disorder Symptoms. Psych Central.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2, 2014
  6. Nelson, H.E. . Nelson Thornes. 2005: 339 [5 August 2012]. ISBN 9780748792566.
  7. Sadock, B. J.; Sadock V.A. .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8: 752. ISBN 9780781787468.
  8. Davies, J.L.; Janosik E.H. . Boston, MA: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1991: 760. ISBN 9780867204421.
  9. Casey, P.R.; Brendan K. . UK: RCPsych Publications. 2007: 138. ISBN 9781904671329..
  10. Appelbaum, P.S.; Clark Robbins, P.; Roth, L. H.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9, 156 (12): 1938–1943. PMID 10588408.
  11. Beck, A.T.; Rush A.J.; Shaw B.F.; Emergy G. .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1979.
  12. Salkovskis, P.M. . New York: Guillford. 1996.
  13. Sensky, T.; 等. .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2000, 57 (2): 165–172. PMID 10665619. doi:10.1001/archpsyc.57.2.165.
  14. Oquendo, M.A.; 等. . Journal of Affect Disorders. 2000, 59: 107–117. doi:10.1016/s0165-0327(99)00129-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