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動畫

臺灣動畫指在臺灣製作,或部分技術、資源與國外尋求技術支援或協助的動畫。受美國動畫日本動畫影響很深。

目前動畫製作主要以廣告網路Flash動畫為主,而電視動畫電影動畫比例較少。

發展與歷史

  • 1970年代創作的主要題材為中國傳統故事、民間傳說與信仰,但當時的臺灣動畫票房不佳且虧損嚴重,大多臺灣動畫師還是以代工美國動畫與日本動畫。
  • 1980年代替美國動畫代工的宏廣卡通公司事業達到巔峰,但是日本動畫卻因為薪資與中日斷交逐漸將代工轉給大陸與韓國處理。
  • 1990年代時臺灣新聞局開始有輔導金制度,加持了《禪說阿寬》、《魔法阿媽》兩部動畫,而後來的公視自製的《少年噶瑪蘭》、臺灣漫畫家與日本合作動畫《YOUNG GUNS》、陽光基金會的《小陽光的天空》也相繼製作出來。1998年臺灣動畫高等教育萌芽,臺灣開始成立動畫相關系所,臺南藝術大學與臺灣藝術大學相繼成立動畫研究所培養動畫人才;同時期全球化與文化創意意識興起,臺灣本土題材結合動畫表現的作品屢屢在國際動畫影展上獲得肯定,臺灣獨立動畫創作者透過動畫作品傳遞臺灣文化,展現了驚人的創作力,包含世界最具權威的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也策劃了臺灣單元介紹臺灣動畫創作。在數位內容成為重點政策之下,臺灣大專校院也紛紛成立動畫相關系所,動畫人才的培訓在往後十年到達高峰,對同時的動畫產業的產量達到一定提昇的效果。
  • 2000年代興起的網路Flash動畫則以搞笑、無厘頭為主,1990年代末期的《阿貴槌你喔》就是獲得政府補助的數位動畫首例。但目前學校的動畫課程以3D動畫、影音剪輯為主而忽略的美術基礎與動畫原理,產生「只教電腦,不教動畫」的問題,加上相關師資不足的問題,與人才培養與積極的南韓大陸水準稍嫌不足;另外,由於中韓兩國長期接受日本動畫製作單位的代工,也是中韓動畫水準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 2010年代於此同時,臺灣動畫產業除了每年產量有所增長之外,2005年後臺灣動畫題材更加深以中華文化為主之趨勢,期間包含由中華卡通以閩南民間信仰為題材之《海之傳說—媽祖》、頑石創意推出中國風格之《卡滋幫》、studio2以臺灣原創之城鄉文化特色相繼推出之《小太陽》與《小貓巴克里》、冉色斯以臺灣原住民背景推出之《魔蹤傳奇》、和利得多媒體以早期臺灣漫畫名著改編之《阿三哥與大嬸婆》系列以及遊戲橘子以中國名著水滸傳改編的《水火108》等等。都是臺灣動畫產業在文化創意意識抬頭下的當代動畫特徵。除此之外,臺灣動畫透過跨國合作以擴大海外市場行銷也成為趨勢,頻繁的海外播出案例加深臺灣動畫與國際之合作交流,如太極影音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之《火星之旅》,進一步與好萊塢電影工業體制結合進行跨國合作,另以《水火108》為例,在海外銷售70餘國且成功衍生線上遊戲,使動畫影片進一步結合遊戲的模式成為獨特案例。在臺灣動畫產業越趨成熟之際,臺灣動畫作品之目標市場企劃也更加嚴謹與精準,如由首映創意所推出定位在學齡前幼兒之作品《姆姆抱抱》也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另外,新的媒體與平臺興起,如手機、個人行動通訊設備、網路等,也為動畫開啟新的應用領域,青禾動畫為此新媒體所創作的動畫短片「笑話系列」,除了獲得了2006 法國 MIPCOM Mobile TV Awards 最佳原創內容獎及第四屆中國原創手機動漫遊戲大賽MOCA金獎,在市場上也做了跨平臺的應用。豆油瓶則也以本土內容題材為開發,創立以來的歷年原創動畫短片收錄成DVD,出版了台灣第一次動畫工作室的短篇作品合輯《寶島來逗陣》,也深獲在地觀眾及學生們的喜愛。

  • 2020年1月 九藏喵窩動畫影集第一季-台灣動畫史上第一部動畫電視影集成功在日本地方電視台播出,並且是100%台灣資金製作由日本出資購片已集重新製作配音播出,針對收視族群為兒童市場。預計2021年撥出第二季。

動畫導演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為在動畫產量與質量增加的同時,臺灣動畫導演除了資深的王童、蔡明欽、林世仁、石昌杰與林博良在中華文化題材的持續創作之外,中生代具代表性導演如史明輝、邱立偉、王世偉、陳明和與楊紹昌都各具個人特色與風格,且在國際動畫影展與市場上都有亮眼的表現,動畫多變豐富的視覺風格表現成為當代動畫的一大特徵。而新生代導演從學生時代的作品發跡,如林世勇、紀柏舟、蔡旭晟、黃鴻志、蕭弘林等可看出對創作長期投入與持續發展潛力也值得期待。

知名導演

動畫工作室、公司

參見

注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