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波
發現
1889年,尼古拉·特斯拉決定遷往可以讓他進行高頻高壓實驗的地方,即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並開始在那兒進行研究。到達後不久,他向記者表示正在進行將訊號從美國派克峰傳送到法國巴黎的無線傳輸實驗。特斯拉的日記裡載有他對於電離層及地下縱波與橫波實驗的闡述。在實驗室中,特斯拉證明了泥土是導電體並製造出人造閃電。特斯拉通過自己的接收器觀察閃電並研究大氣電。特斯拉的接收器與檢波器的複製品到了非常複雜的程度(例如:分佈式元模型、Q因子、空腔共振器、無線電頻率反饋和再生電路)。特斯拉研究如何無線傳輸能量與電力。他在自己的實驗與發現的基礎上透過計算得出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1950年代,研究人員證實電離層的空腔共振頻率在此範圍之內,後來稱之為舒曼共振。
舒曼波
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是一種由閃電所引起的訊號,一般的頻率約為8 Hz,正確來說應該是7.83 Hz。1954年德國物理學家溫弗里德·奧托·舒曼 (Winfried Otto Schumann)發表一項理論,他認為距離地面約一百英哩的天空有一層環電離層(Ionosphere),它會隨著日光強弱發生變化,與地球表面剛好形成一個類似空腔共振器(Cavity resonator)的空間。大氣內的各種震動頻波與電波則不停地於其間到處傳播,有的愈傳愈弱,終至銷聲匿跡;有的則發生共振而持續存在。譬如有一種波會愈走愈強,或至少強度穩定,並永遠存在不消失;當它從地球上的A點出發,環繞地球一周回到A點後,仍會與最初出發時的波步調一致(即「同調coherent」;電學上稱之「相 phase」),這種波就是「舒曼波」,其間的共振情形,就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其波長相當於地球圓周,換算成頻率約8至10赫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