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多奈拉姆·耶德遜

艾多奈拉姆·耶德遜Adoniram Judson1788年8月9日-1850年4月12日)是一位美國傳教士。也是一位終身奉獻於緬甸宣教士(1813年)。

生平

耶德遜出生於1788年8月9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馬爾頓鎮的一位牧師家庭中。1807年畢業於普維敦斯學院(Providence College,現今的布朗大學),領受學士學位。之後的一段時間,以教書和編寫教科書為主。在1808年進入安多福神學院攻讀神學。[1] 耶德遜出生于1788年8月9日,來自新英格蘭,在他21歲那年認識了一班性好玩樂,趕時髦,又常惹事生非的朋友,有一天晚上,他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宿客店,剛好有一位青年病得很嚴重,入睡時他開始想到,當面對死亡時自己預備好了嗎? 第二天早上才知道,死去的是他的好友艾米斯,耶德遜快馬跑回家去,向父母宣布他要讀神學,后來學院以投票的方式録取耶德遜,1808年12月,他正式接受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并加入父親所牧養的教會當會友,(林后5:17).

前往亞洲傳教

在神學院中,耶德遜偶然讀到了一篇布坎南博士的「東方之皇」說教辭。之後又讀到一本有關沈美士(Symes)出使緬甸的紀錄書,使耶德遜對亞洲傳教工作深受感動。從此,耶德遜決心獻身去亞洲傳教。美國「傳道部」在1812年2月6日,在一公開儀式中第一次按立四位青年包括耶德遜,封立為牧師,任職傳教士到國外做宣教事工。2月19日與安·哈信天結婚。夫婦同行這一段艱辛的路程。

進入緬甸傳教

在這遠程航行中,耶德遜在船上從事翻譯新約聖經,由希臘文翻譯為英文。由此可以讓他更熟悉聖經的名辭,以至於影響之後到緬甸時翻譯緬甸文聖經事工。回顧當年耶德遜往亞洲傳教的行程有多少風險,據其他方面的情報,在緬甸傳教前途甚不樂觀。於是認為到印度比較沒有危險性,但情況並不是像想像中那麼妙,遭遇各種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同伴之妻因患肺癆去世。最後耶德遜已窮途絕境,並無他路可走,只好趁一艘駛往緬甸葡萄牙船前往仰光

1813年6月22日起程,這時候是風季,航行於印度洋孟加拉灣,最為險惡。在行程中,耶夫人產下了一已死胎中的嬰孩,夫人亦患重病。1813年7月13日當天船直入仰光大江,耶德遜終於到達緬甸仰光,開始了他的福音事工。[2]

在神學院時,耶德遜讀到一篇布坎南博士的東方之皇后,又讀到沈美士出使緬甸的紀録書,耶德遜深受感動,一直幻想到世界的另一端傳福音,有幾個年輕的神學生,在充滿熱誠和勇氣的耶德遜之帶領下,不但有委身的心志,也蒙神呼召,1801年2月他決定作宣教士,1812年他與安娜結婚,新婚的耶德遜夫婦和Newell夫婦,在撒冷登船起行,原本是去印度宣教,印度不歡迎他們,他們只好轉去緬甸宣教,在1813年7月13日,耶德遜夫婦到達仰光,他們到了異國需通緬文和佛教信仰才能溝通,所以他們努力學習艱難的緬文,每禮拜日在對岸浦醫師家中,舉行主日崇拜,耶夫人自己開了一所小學,教緬甸子女,1824年印度總督向緬甸宣戰,戰爭爆發后,凡僑居緬甸的外人,把他們看為間諜嫌疑,1824年6月耶德遜被捕,11月耶德遜一再被傳入宮中,緬甸與英國政府願意和平談判,在和平談判中耶德遜擔任傳譯員,后來耶德遜在政界朋友的擔保下從獄中被釋放,1816年6月他寫了緬文文法紀要,并緬文福音單張,一年后他又完成緬文馬太福音翻譯本,并開始編寫緬文字典,1819年他第一次用緬文講道,1834年舊約聖經翻譯完成。

對緬甸的貢獻

耶德遜在緬甸初期的工作,就是學習緬甸語文。耶德遜後來甚至把聖經新約舊約翻譯成緬文聖經。1835年,耶德遜的緬文聖經譯本印刷出版。[3]

緬甸的宗教

緬甸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如今雖仍然是信奉佛教,但根據耶德遜時代相比,已有不少基督徒。當耶德遜進入緬甸時,沒有一個基督徒。1850年他離世時(62歲)緬甸已有七千多基督徒。耶德遜前在仰光建立的第一間教會,就是現在的吳諾(緬甸第一位基督徒)紀念堂。今天的仰光大學裡能看到一所耶德遜紀念教堂(Judson Memorial Baptist Church)。

大海是他葬身之地

1839年正本緬文聖經譯搞交出去之后不久,他的肺病復發,醫生建議他去海上呼吸清新的海風,會使他恢復健康,不幸耶德遜病加重,1850年4月12日下午,他息了一切的勞苦安息主懷,遺骨在船上由船主舉行海葬禮,(約12:24-26)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参考文献

  1. 潘恩,《傳教偉人耶德遜》,(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3),1-2。
  2. 潘恩,《傳教偉人耶德遜》,(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3),6-10。
  3. 潘恩,《傳教偉人耶德遜》,(香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1963),11-3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