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琨

蔡继琨
音乐家
国籍 中華民國
 美國[1]
民族汉族
出生1912年9月25日
 中华民国福建省晉江縣金井镇塘东村
逝世2004年3月21日(2004歲-03歲-21)(91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

蔡继琨1912年9月25日-2004年3月21日),中國现代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

生平

籍貫臺湾彰化,生于祖籍地、今福建泉州。曾祖父蔡德芳清帝國台籍进士,祖父蔡谷元是县拔贡,父蔡实海,叔父蔡实魁是清帝國秀才。

日本治台后,全家離台到泉州府,蔡繼琨少年时曾先后在廈門集美高级师范学校、后留學日本东京帝国高等音乐学院学习。1936年以管弦乐处女作《浔江渔火》,獲得「日本現代交響樂作品」徵曲比賽首獎,获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公演首奖而在世界乐坛崭露头角,也是華人第一个获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隨後擔任日本新交響樂團(NHK交響樂團前身)常任指揮期間,提昇了日本交響樂演出水準,此時對蔡繼琨在管絃樂指揮方面影響頗深。

留學歸國後,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從事音樂教育工作,1940年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首任校长,抗战中兼任福建省战地服务团团长、南洋华侨慰问团团长、中华音乐教育社社长兼交响乐团团长。并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音乐系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軍簡二階少將,就任台灣省警備司令部交響樂團(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當時分三團:管絃樂隊、軍樂隊以及合唱隊)首任团长,发展台湾音乐,同时致力于台湾美术的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台湾交响乐之父”。

1949年到马尼拉任菲律宾交响乐团指挥,为中菲文化艺术交流搭起桥梁。

1994年82岁高龄时,在福州创办华侨大学福建音乐学院,任董事长兼院长。[2][3]

參考資料

  1. . 新浪. 2004-03-27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他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人,虽然是美籍华人,但是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
  2.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3. 徐麗紗; 趙琴.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01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3)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