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互不侵犯條約

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是一份由蘇聯芬蘭兩方代表於1932年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蘇聯進行軍事行動,砲擊其境內村莊麥尼拉,並聲稱芬蘭要對此進行負責,條約被蘇聯單方面宣布無效。

互不侵犯條約於1932年1月21日在赫爾辛基簽署。左方為芬蘭外交部長阿爾諾·于爾約-科斯基寧,右方是蘇聯駐赫爾辛基大使伊萬·麥斯基[1]

歷史

由於蘇聯希望尋求邊境的安全,在日本入侵滿洲里期間,蘇聯開始了與其歐洲鄰國進行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談判。雖然芬蘭於於1932年1月21日才簽訂條約,是繼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波蘭之後簽署條約的國家;條約於當年7月即告生效,使芬蘭成為條約最早生效的國家。條約雙方都保證尊重兩國的邊境並且同意保持中立。雙方也保證會和平、公正地對邊境爭議進行解決。

在1934年4月7日,雙方在莫斯科將條約有效期延長至1945年12月31日。條約由芬蘭外交部長阿爾諾·于爾約-科斯基寧和蘇聯外交部長马克西姆·马克西莫维奇·李维诺夫簽署。

1939年11月28日在冬季戰爭爆發兩天前,蘇聯宣布條約無效,聲稱芬蘭對其邊境村莊麥尼拉進行了砲擊。根據條約第五款,[2]雙方應該提請聯合委員會對事件進行調查;雖然芬蘭提出了要求,但蘇聯予以拒絕。

參見

參考資料

  1. Turtola, Martti. . Leskinen, Jari; Juutilainen, Antti (编). 1st. Werner Söderström Osakeyhtiö. 1999: 13–46. ISBN 951-0-23536-9 (芬兰语).
  2. Treaty of Non-Aggression and Pacific Settlement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Finland, concluded on January 21, 193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ranslation)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