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動新聞
蘋果動新聞是香港商壹傳媒旗下以寫實電腦動畫[註 1]來報導新聞的一項服務,內容多採自《蘋果日報》。動新聞台灣版於2009年11月16日推動,由台灣壹傳媒互動有限公司負責製作;其後台灣版及香港版亦在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正式上線,並可在手機等網絡平台上播放。由於一些動畫過於真實,繪影繪聲,因此在處理性侵犯、家暴等新聞時容易造成身歷其境的感覺,惹來社會人士不少爭議,對此《蘋果日報》已表示這類的新聞會謹慎處理。
蘋果動新聞 | |
---|---|
蘋果動新聞香港版標誌 | |
蘋果動新聞 |
台灣
蘋果動新聞推出後,因為描寫犯罪過於寫實,引起一些社會團體的抨擊。2009年11月25日,台北市政府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法》開罰壹傳媒新台幣50萬元,並要求台灣蘋果日報做出分級措施;台灣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則強調,蘋果動新聞無意測試任何人底線,對外界批評內容會虛心檢討、改善,但動新聞是媒體呈現新聞的一種新作法,盼主管機關尊重媒體在新聞呈現方法上的創新方向與嘗試[1]。隔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勵馨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團體至台灣蘋果日報總部抗議,要求壹傳媒立即停止侵害當事人人權的模擬新聞手法,主管機關應即主動調查蘋果動新聞,主管機關應在蘋果動新聞未改善前嚴格審查壹電視執照申請案;台北市政府則以未見蘋果日報改善為由,再度開罰新台幣50萬元,並禁止高中以下學校訂購蘋果日報,並要求公立圖書館禁止未成年者讀閱蘋果日報,引發爭議;蘋果日報更表示,將控告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中華民國刑法》強制罪。隔日,蘋果日報做出分級措施,台灣蘋果日報主席葉一堅表示,將不對郝龍斌提告,並改善其內容,也向社會大眾致歉。當時蘋果動新聞導致壹電視申請的頻道執照全部沒過。但之後,壹體育、壹電影及壹新聞均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通過頻道執照,不過僅壹電影及壹新聞於中華電信MOD正常播出。
2012年4月2日,馬維敏說:「2009年的動新聞事件,《蘋果》當時遭到很多批評,北市府也宣布禁止《蘋果》進入校園與圖書館。說實在,動新聞事件,自始我就認為,我們本身的確應該檢討;為這次事件挨罵並付出代價,也合情合理;就算當時曾經抗議郝市府處理方式,也早成過往,沒有恩怨可言。」[2]
2016年12月8日,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舉行「2016金芭樂風雲榜頒獎典禮」突顯網路即時新聞的報導品質低劣,以六大網路新聞媒體(㈠自由時報電子報、㈡聯合新聞網、㈢中時電子報、㈣蘋果日報及蘋果動新聞、㈤今日新聞網、㈥ETtoday新聞雲)為「2016金芭樂風雲榜」評比對象;蘋果日報及蘋果動新聞獲得「總榜首」,得獎項目為「最聳動暴力畫面獎」(兒少新聞類)、「最佳瞳孔放大獎」(犯罪與暴力新聞類)、「最佳悲劇重演獎」(自殺新聞類)、「最佳轉移焦點獎」(社會運動及抗爭類)[3]。
香港
2009年11月動新聞在香港推出後曾採取分級付費制,但現已改為免費,市民可在蘋果日報網站或YouTube上觀看。香港另一網上短片新聞業者是東方報業集團旗下的東網電視,但後者只是配以旁白的新聞短片,並無電腦動畫。現時訂閱人數為香港眾YouTube頻道之冠,訂閱人數超過100萬。
相對於台灣蘋果動新聞甫開播便迅即遭到社會團體抨擊,香港的蘋果動新聞暫無受到這方面的批評。
2014年1月28日晚上,蘋果動新聞的YouTube帳戶突然被封鎖,原因未明,及後解封。
2018年7月8日早上,動新聞的YouTube帳號突然再次被封鎖,原因是違反YouTube的《社群規範》而遭到停權。
2019年7月4日下午起,蘋果動新聞只限付費升級成為壹會員閱覽,該公司聲稱截至7月14日凌晨零時58分,已有逾60萬讀者成為升級壹會員。
蘋果娛樂新聞與動新聞
蘋果娛樂新聞的製作方式與動新聞部分相同,不過在動新聞裡的蘋果娛樂新聞之片段內容可由網友隨選播放。
國際媒體與動新聞
由於動新聞描寫真實,所以常被國際媒體引用來報導新聞。就以老虎伍茲婚外情為例子:動新聞使用動畫手法呈現老虎伍茲因為婚外情而遭到老婆追打,使CNN等美國媒體利用動新聞來報導並轟動一時,讚嘆蘋果日報之技術,並將曾經因遭公民團體抗議[4]而向蘋果日報開罰的台北市長郝龍斌列為「最糟糕人物」之一。
相關研究
2011年3月,為了解蘋果動新聞利用動畫來報道新聞的手法對年青觀眾群的影響,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邀請153名大專學生進行一項實驗:學生被隨機分派觀看兩段蘋果動新聞片段,一段附設動畫,另一段則只有一般新聞影像片段。結果顯示,大專生評兩段新聞片段的可信度沒有「明顯的差異」(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而青少年判斷新聞片段的可信性跟傳媒機構的可信度有「顯著關係」(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新聞片段中動畫的視像化手法、動畫的仔細情節,以及動畫的配音和音響效果,也會影響片段的可信性。另一項研究則於2011年10月進行,研究人員訪問了312名大專生,發現受訪者觀看動畫新聞平均每週45分鐘,最多每週觀看490分鐘;他們觀看動畫新聞最主要原因為娛樂,其次才是吸收資訊、消磨時間、與朋友交換資訊等。研究人員憂慮,年青人可能缺乏批判新聞的能力,分不清虛擬影像和真實畫面的可信程度。兩次研究的結果於早前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學會(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並於國際學術期刊《Electronic News》中刊載。
該學院於2012年10月進行第三項研究,邀請了187名大專學生進行了一項實驗,學生被隨機分派觀看兩段有關毆打及非禮罪案的新聞片段,其中一組學生觀看附設動畫的新聞片,另一組則觀看一般新聞影像片段。結果顯示,大專生評附設動畫的新聞片段較有現場感,以及對附設動畫的新聞片中的受害人表達較多同情;而且當他們越覺得新聞片段富有現場感,他們越會覺得新聞片段可信,以及會對片中的嫌疑犯產生更負面的看法和更肯定他曾經犯案。有學者指出,新聞片段加入動畫後,新聞片便包含對白、動作,使更多人願意去了解新聞,這無疑會增加觀看新聞的趣味性,和虛擬動畫的真實性;但另一方面,觀眾較難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新聞,沒留意者更易進入新聞的情節,投入感情,令觀眾忽略批判新聞報道的可信性。
註腳
- 有時候會加入文字或特效
參考文獻
- 綜合報導. . 台灣蘋果日報. 2009-11-26 [2013-06-30].
- 馬維敏. . 台灣蘋果日報. 2012-04-02 [2013-06-30].
- 新聞稿. .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2016-12-08 [2016-12-09].
- 唐鎮宇、李忠一、林佩怡,反擊開罰禁訂 蘋果要告郝龍斌,中國時報,2009年11月28日
- 抗議壹傳媒,公民團體:動新聞下架,華視新聞,2009年11月26日。
- 動新聞違反兒少法 北市府重罰50萬元,聯合新聞網,2009年11月26日
- 北市再罰動新聞50萬 蘋果日報禁入校園,中廣新聞網,2009年11月26日。
- 郝龍斌:動新聞分級正確 仍將監看,中央社,2009年11月28日。
- 蘋果動新聞致歉 不對郝提告,中國時報,2009年11月30日。
- 泰勞劫救護車,YouTube蘋果動新聞官方頻道,2009年11月13日。
- 大專生信動畫新聞恐失批判力,星島日報. 2011年12月15日
- 大專生認為動畫新聞與一般新聞片段均可信,香港電台,2011年12月14日
- Cheng,B.K.L.,& Lo,W.H. (2012). Can news be imaginative? An experiment testing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melodramatic animated news,news organizations,media use,and media dependency.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1-05 Electronic News,6(3),131-150.
- Lo,W.H.,& Cheng,B.K.L. (2012). Fueling the debate: Predi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motives,and effects of melodramatic animated news view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fo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News Division),Chicago,US,August 10-13,2012.
- 浸大研究:大專生易信動畫新聞,星島日報,2012年11月9日
- 動畫新聞老作洗學生腦,東方日報,201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