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戲劇團

蘭陽戲劇團台灣公立歌仔戲劇團,隸屬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為宜蘭縣政府於1992年成立,是台灣全國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劇團,也是目前唯一具公立屬性的歌仔戲劇團。足跡曾遍及美國哥斯大黎加新加坡加拿大日本等地,將傳統歌仔戲藝術推展至海外各地,成為歌仔戲原鄉之台灣文化藝術典型代表。

蘭陽戲劇團
成立時間1992年
創始人宜蘭縣政府
目標台灣傳統歌仔戲文化
地點
重要人物
團長:宋隆全
19 (2018年)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lanyang.opera/

成立緣由

宜蘭縣為台灣歌仔戲的原鄉,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為了弘揚台灣本土特色的傳統文化資產,延續傳統戲曲命脈,1992年時任宜蘭縣長游錫堃認為現階段本土傳統戲曲藝術,衰頹已久亟待提振,且老藝人老成凋零,薪傳本土戲曲藝術刻不容緩,乃決心投注縣政府的力量,創設蘭陽戲劇團,打破中央政府編列預算只培植「京劇」、「豫劇」的政策,以傳承北管戲、本地歌仔、傳統歌仔戲及創新歌仔戲等台灣傳統文化資產[1]。戲劇團成立半年後,策劃的「歌仔戲嘉年華會」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為被稱為「夕陽戲劇」的台灣本地歌仔戲,開創了新境界[2]。至今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演員樂師,在戲曲界各展所長,各有其擁護的一片天。[3]

宜蘭傳統藝術傳承

宜蘭縣傳統藝術傳承五年計畫

宜蘭縣是全國首創「傳承傳統藝術」教育政策的縣市,由時任縣長的游錫堃所推動,1994年實施《宜蘭縣傳統藝術傳承五年計畫》,薪傳18項,參與學校達全縣三分之二,後促使教育部頒布《國民中小學推展傳統藝術教育要點》全國實施。縣政府以具體計畫與經費,實踐保存鄉土文化,論其規模與用心,都是超越以往,獨冠全台。作為一項文化工程,傳統藝術傳承案,雖失之粗疏,但是對長期被忽略的台灣文化,卻有正面的提振作用。當年教育部在國民教育部門,根本沒有傳統藝術傳承計畫,宜蘭縣的補助案,預算由國教司或社教司支應,可就讓教育部傷透了腦筋,因此也促使教育部另訂定「國民中小學推展傳統藝術教育要點」[4]

全國首創「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

為讓升學主義掛帥下的學生不要忽略藝術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各有各的才藝,宜蘭縣推行「一人一樂器」。時任宜蘭縣長的游錫堃認為,對國民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始終有一理想,就是希望每一位學生,在國中畢業之前,應該至少學會一樣樂器,哪怕是做簡單的口琴、笛子也好,唯有學生至少能學會一樣樂器,不但在未來人生的旅途上,能增添生活情趣,於地方音樂人口的培養、風氣提振都有幫助。除原已在各校辦理傳統藝術薪傳外,1996追加頒布「宜蘭縣管弦樂教育十年發展計畫」積極推動[5]。其後宜蘭縣在各項音樂比賽成績輝煌。此項計畫2002年被游錫堃帶到行政院納入「挑戰2008國發計畫」中全國實施。

歷史

  • 1992年9月1日,開始進行團員培訓,並完成第1期實習團員甄試。共選出17位團員,演員多為戲班子女及宜蘭高商歌仔戲社團的畢業生。
  • 1992年9月28日,蘭陽戲劇團在游錫堃縣長任內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劇團,也是現今唯一的公立歌仔戲劇團。[6]
  • 1993年5月,以落地掃型式於員山鄉結頭份社區的讚化宮,首度公開演出「本地歌仔」《山伯英臺》,隔日又於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演出《陳三五娘》。[7]
  • 2012年9月,為迎接劇團成立20周年,由電影導演鄭文堂主導,推出新戲《媽祖護眾生》。[8]
  • 2016年12月,由宜蘭縣政府向文化部爭取升格國立歌仔戲團未果,認為現階段應加強劇團與傳藝中心合作演出與人才培訓。[9]
  • 2018年12月,於宜蘭縣政府議會臨時會中,將文化局補助蘭陽戲劇團戲曲發展基金1180萬元預算全數刪除,造成戲劇團未來狀況不明朗。[10]
  • 2015年11月-至今,林宏裕教授陽光慈善公益基金戲曲行腳巡迴演出。
  • 2019年9月-至今,全台第一門歌仔戲通識課程 蘭陽戲劇團在宜蘭大學開課。

成員

團長

歷任團長皆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兼任。

任期 姓名 備註
1 林德福
2 陳登欽
3 劉哲民
4 呂春山
5 宋隆全
6 鄭文堂
7 林秋芳
8 李志勇
9 宋隆全 現任


導演

劇團首任導演是石文戶,第2任導演兼首任藝術總監是黃春明(時任副導演、執行導演是蔣建元,2人都已離職),後期新戲有邀請曹復永、鄭文堂等人執導。現任導演為蔣建元(107年重新執任)。

團員

歷任團員
  • 林雪霞
  • 陳金環 (現名陳玉環 現為漢陽北管劇團團長)
  • 林雅燕
  • 姚玉娟
  • 游曉馨
  • 何永和
  • 黃佳玉
  • 江金鴦
  • 張嘉雯
  • 吳安琪 (安琪歌子戲劇工作坊 團長)
  • 林明德 (明德少女歌劇團 製作人)
  • 林忠義
  • 謝美娟
  • 黃玉妃
  • 謝瑞棋
  • 宋秀鳳
  • 林慧英
  • 張孟逸 (現為薪傳歌仔戲劇團 團長)
  • 簡育琳 (現為悟遠劇坊 團長)
  • 謝玉如
  • 王台玲 (現為薪傳歌仔戲劇團 團員)
  • 黃亦潔 (現為河洛歌仔戲團當家小旦)
  • 許麗坤
  • 李佩涵
  • 黃美靜
  • 吳栯褆 (遇褆傳唱樂集)
  • 林秀雲
  • 李筱玲
  • 蕭樹義
  • 李仙恩 (壯三新涼樂團)
  • 蘇洺芸
  • 朱慧甄
  • 黃亦潔
  • 李思葦
  • 陳儀純
  • 何俊鋒


現任團員

以入團順序。

職務姓名簡介
演員李碧華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攻生行。曾教學於吳沙國民中學歌仔戲社、省立宜蘭高商地方戲曲社、佛光暑期兒童戲劇營、救國團歌仔戲研習營、蘭陽藝苑。演出作品:錯配姻緣、天地情等。
廖欣慈[11] 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第四屆,在校四年期間亦在各劇團嘗試多方面的演出。現為蘭陽戲劇團團員。前期以生行為主,十年順服於生行訓練,內心卻情鍾旦角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終於在因緣際會之下,因任職的蘭陽戲劇團短缺旦角,而獲得小旦的演出機會,逐步奠定旦行行當深厚功底,並一圓心中的戲曲夢。扮相亮麗,允文允武,為歌仔戲界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入圍第31屆最佳個人表演新秀傳藝金曲獎。

林湘敏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第四屆,啟蒙於廖瓊枝老師、黃雅蓉老師、師承於張文彬老師、趙美齡老師、石惠君老師、趙振華老師、呂瓊珷老師、呂雪鳳老師等傳統戲曲藝術家學習,在校就讀期間主攻行當生行及老生、丑角。喜歡嘗試多重角色,為喜劇作品風格較多。
鄭欣蘭畢業於聖約翰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自小於蘭陽舞蹈團習舞,因興趣使然小學期間曾參與國劇社,高中時期接觸當時由蘭陽戲劇團扶植的宜蘭高商地方戲曲社團,而後便順性悠遊於歌仔戲。

啟蒙老師陳玉俠、黃玉茜、趙振華、呂雪鳳、楊秀卿等。 參與演出劇團有 『蘭陽舞蹈團』、『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如果兒童劇團傳藝中心駐園演出』、『龜之劇場』、『許亞芬歌仔戲劇坊』、『新聲劇坊』、『楊秀卿說唱藝術團』、『漢陽北管劇團』、『藝想台灣劇團』。

潘麗君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十三屆畢,曾參與河洛歌子戲團、楊麗花歌仔戲劇團、悟遠劇坊、雅歌劇坊、海山戲館、許亞芬歌仔戲劇坊、安琪歌仔戲個人工作室、春秋表演藝術坊、如果兒童劇團傳藝中心駐園活動演出。
黃玉妃淡江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畢業,1992年加入蘭陽戲劇團,演出作品有:《錯配姻緣》、《陳三五娘》、《吉人天相》、《杜子春》、《新白蛇傳-恩情、愛情》、《愛吃糖的皇帝》、《新白蛇傳-人情、世情》、《紅絲錯》等。
林紅均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學生時期參與師大歌仔戲社、蘭陽戲劇團新秀培育、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並曾參與明珠女子歌劇團、河洛歌子戲團、李靜芳歌仔戲團等演出。
林祉淩一九九六年生,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畢業。主修小生,師承廖瓊枝、趙振華、呂瓊珷、石惠君、張孟逸等。

多次參加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大稻埕青年歌仔戲團」、「蘭陽戲劇團」、「石惠君戲曲工作坊」、「薪傳歌仔戲劇團」等之室內外演出。 2012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金獎大賽榮獲團體組第一名 2013宜蘭不老節「來宜蘭.尬歌仔」比賽榮獲傳統表演組優秀身段獎 2014宜蘭不老節「來宜蘭.尬歌仔」比賽榮獲表演組第三名 2017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金獎大賽榮獲金苗獎及廖瓊枝老師個人特別獎 2018【鮮聲奪人】高雄市歌仔吟唱競賽榮獲一般組優選 2018宜蘭不老節「來宜蘭.尬歌仔」比賽榮獲表演組第一名及個人潛力獎 2020/03榮獲台北西區扶輪社65週年台灣文化獎 二〇一六年參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歌仔戲新苗培育駐園演訓計畫」,其扮相俊秀挺拔、嗓音宏亮,表演節奏掌握精準、感情豐沛。 代表作有 《天地情》飾許仙 《楊門女將》飾佘太君 《夜戰馬陵道》飾孫臏 《天鵝宴》飾李世民 《王魁負桂英》飾王魁 《唐伯虎點秋香》飾唐伯虎 等。

樂師秦國翔主胡
吳佩冠彈撥樂器
許金連
林子順下手
林郁鎧司鼓



此外,沈東生(京劇演員)、朱作民周以謙、黃殷鐘、莊雅萍、劉逸群、張肇麟、劉俊傑、秦國翔、劉靜怡、黃建銘、吳佩冠、陳映如、許金連等多人都曾在該團歷練。

排練指導[12]

  • 錢仲飛(已離團)
  • 金驤生(已離團)
  • 吳承洋(已離團)
  • 沈東生

推廣教學範圍

為推廣台灣傳統文化並傳承,於全台各地所進行的活動如下[13]

  • 全省國中小校園巡迴推廣
  • 縣內國小鄉土教材教學
  • 縣內國中小校園巡演
  • 文化部宜蘭縣藝文特色發展計畫
  • 歌仔戲種子教師培訓
  • 暑期兒童夏令營
  • 親子歌仔戲體驗營
  • 宜蘭縣政府藝文特色發展計畫-歌仔戲新秀培育計畫,從2015年-舉辦至今
  • 銀色藝世代

扶植單位

年份扶植單位現任指導老師備註
 1995-2007《吳沙國中》傳統戲曲基礎人才培育計畫
 2002-2007《宜蘭高商》
 2012-今至《同樂國小》鄭欣蘭、林湘敏
 2013-今至《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潘麗君、許金連
 2014-今至《慈心華德福》李碧華、林祉淩
 2016-今至《佑聲戲劇協會》李碧華、廖欣慈
 2019-今至《宜蘭大學》林湘敏 、鄭欣蘭通識課程_戲曲文創:歌仔戲嬉遊記
 2019-今至《阿寶基金會》李碧華、林紅均
 2019-今至《吳沙社區》林湘敏 、鄭欣蘭、林紅均

年度大小型舞台歌仔戲公演作品

年份劇目導演音樂設計編劇
1992《陳三五娘》廖瓊枝廖瓊枝
《大醉八仙-北管》莊進才莊進才
1993《山伯英台-本地歌仔》陳旺欉
《蟠桃會-北管》莊進才莊進才
《過秦嶺-北管》莊進才莊進才
《燒窯-北管》莊進才莊進才
1994《錯配姻緣》石文戶周以謙陳永明
《審乞食》陳彬
1996《打城隍》周以謙
《連升三級》周以謙
1997求仙草柯銘峰
乞食國舅劉文亮
新回窯陳玉環
1998《八仙過海》周以謙
桃花過度陳玉環
1999《西廂記》劉文亮
《樊江關》周以謙
《攔馬盜牌》陳玉環
《敲金鐘》陳玉環
2000《吉人天相》蔣建元劉文亮石文戶
《龍鳳奇緣》蔣建元劉文亮
《天水關》莊進才莊進才
《什細計-本地歌仔》陳旺欉陳旺欉
《王魁負桂英》廖瓊枝劉文亮
2001《醉不上道》陳玉環
《杜子春》黃春明陳玉環黃春明
2002《春夏秋冬》蔣建元許金連、劉逸群
2003《愛吃糖皇帝》陳玉環 、秦國翔黃春明
《新白蛇傳I-恩情。愛情》陳玉環黃春明
《哈利波特求學記》吳佩冠
《天地情》柯銘峰 、莊家煜、周以謙、劉逸群
2004《鈞天廣月群仙禧》周以謙
《天公疼憨人》許金連林紋守
《神童傳奇》許金連、劉逸群林紋守
2005《天黑黑》許金連林紋守
《西北雨》許金連
《新白蛇傳ll –人情。世情》陳玉環黃春明
《海神天后-林默娘》許金連林紋守
2006《碧海青天》秦國翔
《貍貓換太子》周以謙
《哈利波特變變變》陳玉環
2007《春風樓》陳玉環
《紅絲錯》許金連
2008《兵學亞聖》呂冠儀
2009《陳世美與秦香蓮》陳玉環
2010《開枝湠葉》
2011《春遊散播歌仔散播戲
《小國哀歌》陳慕義呂冠儀
2012楊士芳-碧血丹心望曉霞》游源鏗
《媽祖護眾生》鄭文堂
《防災包》
《穆桂英》邱亮玉劉逸群
2013《財主佳人》蔣建元劉逸群
《楚漢相爭賽人棋》
2014《反毒暨廉政宣導》劉秀庭
《欽差大大大》蔣建元黃美瑟
2015《五婆爆喜》劉秀庭
《反詐騙》
《歌仔好萊塢》
《蔣渭水》陳玉環陳永明
2016《幸福彭祖有三好》黃寶香
《新周公法鬥桃花女》蔣建元莊家煜劉秀庭
2018《土地公傳奇之親人。情人》劉秀庭
《女狀元》蔣建元陳雅玲
《玄狐傳說》蔣建元莊家煜
2019《春草》蔣建元莊家煜
2020《大唐儒將_陳元光》蔣建元羅文惜
《花園訴情》蔣建元
《老鼠娶親》蔣建元莊家煜
2021《琉璃閣》蔣建元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94.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游錫堃在分析利弊後,認為現階段本土傳統戲曲藝術,衰頹已久亟待提振,且老藝人老成凋零,薪傳本土戲曲藝術刻不容緩,乃決心投注縣政府的力量,創設縣立蘭陽戲劇團
  2.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96.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受到全國戲曲、學界高度關注的蘭陽戲劇團,在風光成立之後,歷經半年多的集訓,很快就展漏出驚人的潛力。戲劇團在82年5月22日宜蘭文化中心開館九至週年,策劃的「歌仔戲嘉年華會」初試啼聲,果然一鳴驚人,似乎為被稱為「夕陽戲劇」的台灣本地歌仔戲,開創了美麗新世界
  3. page.101,許美智. . 台灣宜蘭縣: 宜蘭縣縣史館. 2008-10. ISBN 9789860255065.
  4.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76–80.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5. 陳賡堯. . 台北: 遠流. 1998: 88.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6. 紀慧玲. . 民生報. 1992-08-24 [2018-12-20] (中文(台灣)‎).
  7.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2012-02-16 [2018-12-20] (中文(台灣)‎).
  8. . 人間福報. 2012-09-28 [2018-12-20] (中文(台灣)‎).
  9. 游明金. . 自由時報. 2016-12-02 [2018-12-20] (中文(台灣)‎).
  10. 李清貴.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12-14 [2018-12-20] (中文(台灣)‎).
  11. 林周龍. . 葛瑪蘭新聞網. 2018-12-06 [2018-12-20] (中文(台灣)‎).
  12. 皆為京劇演員。
  13. 陳玉環; 林谷芳. . 台灣宜蘭縣: 佛光大學. 20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